第295章 步子大不一定出問題(第2/3頁)

這是第一次,他跟管春良、劉大龍的想法,出現了討論數次沒有達成共識的分歧。

包明峰看著資料不出聲,他顯然是支持那二位,只是單純不想開口否定魏濤。

包兮倩則翹著二郎腿,能讓她放棄美容覺,後半夜才跟著開會的理由,很簡單——閑得無聊,她要看自己選擇的人有沒有可能將驚喜帶給自己。

她不說話,態度早在前幾次,明確表明,我支持魏濤。

如果是股權論,魏濤和她加在一起,六成,可以一言決定一切。

魏濤從未談及過這件事,本就是小地方的生意聯盟,分得那麽清楚是要在錢上面算清楚,一旦魏濤在事情上,拿股權壓人說事,這聯盟可能頃刻間就宣告崩塌。

管春良抽著煙,也是壓著火氣,這件事討論三天了,都在各抒己見,誰也勸不了對方。

“魏濤,我知道類似的住宅肯定是未來趨勢,我們認可你的眼光,也知道大城市早有成熟經驗,你說都都沒錯,但我們是在松江,要根據這裏的情況來考慮問題。

你說要做封閉小區,只留下幾個門,周遭做綠化,小區內多做綠化。還要路燈和攝像頭覆蓋小區所有地方,還要所有進出門都有崗亭,二十四小時都有保安駐留。我認為,有小區小廣場,有功能化的健身區和兒童娛樂區,我們已經走在了最前面,這些會增加很多的成本,還不一定會讓住戶滿意,別的我們可以挑選一部分來做,沒必要都做,步子邁得太大。尤其是全部用圍欄圍墻給封鎖,你該知道,很多人都覺得離‘道路’近更方便,哪怕這個近是要付出有嘈雜的車來人往聲音。

你封閉了小區,有些房子的住戶,下樓要走到樓頭,要走小區內的道路到達出口,或許這個距離不到一百米,可別小看這一百米,很多人就會覺得自己家的房子位置不好……”

魏濤承認,管春良說的話,聽著是在理,也解釋得通,可他是帶著重生經驗回來的,別的不敢說沒做過就懂行,可那些年各個城市的打工,周遭房屋居住環境的變化是一清二楚,或許步子邁得大,但一定是不會扯到蛋的大,記憶裏這幾年,在解決商品房代替公房居住的剛需同時,宜居的理念也隨之出現。

有一些人先富了起來,當最重要的一件商品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先富的成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投入其中。

我不是剛需買房為了居住,我富了起來,我要居住舒適的環境,你們是有片瓦遮頭為目標,我們卻是要像是大城市那些商品房一樣,住的舒服,住出档次來。

魏濤從調研報告裏得知很多潛在客戶對於戶型和裝修有要求時,就知道自己堅持的大步前行,並沒有踩踏出圈,而是踩在了時代的前沿。執拗不講理的堅持沒有意義,討論的價值在於堅持己見的同時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

拿著結論倒推,魏濤試圖勸大家順著他的想法捋一捋,大城市前沿城市都走了這一步,我們就算需要時間飾演,建造、封頂、預售、過冬,明年那股風還吹不過來嗎?

他這樣的話語,劉大龍和管春良年紀擺在那,一句勸,他也無話可說:“魏濤啊,我們需要靠預售來支持繼續建造的。”

言外之意,我們不能賭未來,我們沒有資本去讓顧客提前選擇相信我們,更沒有資本去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的未來。這還是最好的情況,一旦你說的那些沒有到來,那我們需要投入的成本就太大了。

又是一個多小時的爭論之後,提前在魏濤那裏得到了囑托的包兮倩開口了:“反正都是後期的事情,先把樓蓋起來,先預售,如果預售效果好,我們資金沒問題,這些小區內的東西,後做也可以,無非就是鋪設露面之前,再挖一挖,鋪設電路管線……”

這是魏濤提前告訴她的,讓她在差不多的時候,拋出這個,解決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的局面。

包兮倩問他為什麽要讓我來,你既然知道可以調和,為什麽不自己來,明明可以心平氣和慢慢談,為什麽要爭論好幾天。

“小姑,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很難的,只能是慢慢來,誰讓咱沒有無敵的人格魅力去讓周遭的人對咱信服。任何程度的改良先驅,總是會遭受到舊有固定模式的質疑和抗拒,慢慢來吧,讓他們慢慢習慣於跟著我的思維節奏去走,時間會證明他們眼中的天馬行空想法,是有遠見的眼光,而非年輕人的標新立異。”

包兮倩當時盯著他看了半天。

現在又是,當這樣的討論過後,一個他們可以接受的中庸思維,直接蓋棺論定,卻不知,包兮倩的話語可不是不偏不倚,一切的前提是預售成績,如果不好,那什麽都不要談了,想著的是拯救;如果好了,也並非這些東西的功勞,可卻因為這樣的話語,讓大家產生了一個認知,如果好了,花點錢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