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針鋒相對(第3/3頁)

也賺錢,也是個不錯的生意,可卻不至於讓那些更強的人動心了,哦,原來這生意,一年幾百萬啊,我可沒那精力弄這個,我這邊一年幾千萬的生意,還是專注這邊,跟那幫混不吝死磕,也犯不上。

守住大頭,有實力優勢,有先入場優勢,有行業規則比你們懂很多的優勢,有地基早已打好的優勢,不難,只看你願意舍出來多少。

不是魏濤畏懼死磕,是他知道,手機這個行當未來的前景,一般。

手機美觀,手機的推陳出新一代一代更叠,是人們的必備隨身物品,能看到這一步的人,才願意大投資或是拿出所有錢來進攻手機市場,試圖搶下一塊地盤。包括現在的外五縣,下面的鄉鎮,管顧客多少呢,管有沒有誠信度呢,也有不少店開了起來,新機不賣不要緊,我收二手手機,我做非售後三包的維修,我配個電池充電器,賣你們一點配飾。

整個產業,核心身子骨的手機本身發展前景無敵,那配套就一定有肉吃。

作為一個過來人,未來網購成為完全主體模式後,看似消費群體還有一部分不適應的中老年人,還是選擇線下購機,但整體的消費能力卻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年輕人,喜歡買貴的買好的,到後來在智能手機時代,從那爛蘋果一出來,更新一代換一代,跟手機好不好用沒關系,我用個一年至多兩年,換個新手機是正常的電子產品更叠速度。

對於中老年人,手機從來都是‘壞了不能用了’為更換標準,這樣一來,哪怕這群體占據著一半的人數,消費能力要數倍低於年輕人。更可怕的是什麽,當年輕人更叠速度快了之後,父母買手機的頻率也低了,不需要買了,敗家孩子,手機剛用不到兩年,還嘎嘎新的就又換了新手機,這不是浪費嗎?他不用的都比我用的好,那我也別買新的了,直接用孩子的吧。

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所以魏濤知道,盡管零五零六年還是不錯的,但這不是長期持有壟斷能夠創造巨大利益的行業,況且實體買賣也不存在壟斷,單單是一個復制粘貼都能打斷你的壟斷,能夠在某個時段,搶先一步拿到最多的利益,應該知足了。

正月十六,德信進行大盤點。

給魏濤一個數字,從聖誕節前後,一直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德信手機大賣場、配件商店、電腦商鋪以及二手機生意,一共給他帶來了三百萬的純收益。如果算上員工工資獎金新年福利和一些新年送禮花銷,這數字更大,一天有幾萬元的收入,聽著都嚇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卻是實打實的現實。別的還好,配件商店的收益,依舊是最大的驚喜,碾壓新手機的銷售收益。

有最為充足的準備,有最大名氣的品牌效應,有市場競爭對手還沒有成型的搶先一步……

錢多數都是年前賺的,年後初四開始營業,盡管還有活動,生意卻早已不如前。

過年期間,魏濤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這幫商家就差沒直接到廠家總部了,年後的庫存配置和進貨優先級,德信有優勢,卻已經不再是過往那樣兩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