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重心(第2/3頁)

你看投資的時候行,你是恩人,你是大善之人,可你一旦賺錢了,再讓這些村民以為我幹我也行,事情就會必然的向著不好方向發展。

盡管魏濤和劉大龍用了很多興隆鄉的人,群眾基礎也好,但你必須要考慮一個事實,你心中覺得的基本素質,不一定是他們的基本素質,其中再有一些心思歪的好吃懶做之輩,他們會鼓動一些人,私下裏搞串聯,諸如錢都讓別人賺了,我們辛辛苦苦只賺點辛苦錢,整個養殖基地,我們也能幹。

類似的聲音只要傳出去,必然是擴散之勢,也必然會形成壞事之結果。

兩人都知道,所以也早就商量好了,待到步入正軌之後,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分化出來,分給各個村,賬目公開,以村為單位發放分紅,讓村民們看到賬目,再到村裏去領取分紅,使得整個生意,變成大家的生意,不再是單純給被人打工,而是給我們自己幹,還能領一份工資。

一直到四月末,這件事才算是完完全全的處理好,魏濤和劉大龍也成為了興隆鄉村民眼中的‘當家人’。

‘天然居’刨除在外,采摘園也刨除在外。

剩下的養殖基地,蔬菜大棚,開春後用來種菜的土地,這些規整為一個公司名下的產業,其中家禽類養殖,從公司內分出來,跟諸多農戶家養的部分,再單獨成立一個家禽養殖場。

前者,魏濤和劉大龍各占30%股份,鄉裏‘投資’占10%股份,剩下的30%,按比例分放到各個村,至於村民如何占比,村裏研究完以後登記造冊,公司內部歸档。

後者,魏濤占10%,劉大龍占50%,其它比例不變,剛開始村民們還好奇是怎麽回事,為什麽要單獨分開,這一看才明白,原來是兩位老板的投資比例不一樣了。

已經參加了幾次洽談會,與興隆鄉緊鄰的東順鄉,看到兩位老板的租地行為,已經蔓延到了站在自己土地上肉眼可見的區域,這小一年,興隆鄉吃的飽,大會小會上都受表揚,不就是傳統產業之外,又多了這麽一個招商項目嗎?

我們也來做。

操作了幾個月,效果一般,他們又將視線盯在了劉大龍的身上,‘天然居’找人介紹一下,去吃幾回飯,劉大龍對各位領導是態度很好,對於一些想要招商引資的意向,也都表現的很感興趣。

鎖定興隆鄉,必定會受制於興隆鄉,兩個地方,那可回旋的余地有了,可操作的空間也隨之大了很多。

魏濤在這件事上,也表現的很積極,相比較於朱峰、喬新華這種時代印記下的不得不為,能夠搭上官方渠道,那才是未來做生意的首選。再忙,類似的事情他都表現的積極。

投不投資的先不說,魏濤和劉大龍以公司的名義,先給東順鄉的小學捐獻了三百套的課桌椅。

個人社會形象的樹立,非是一朝一夕,臨時抱佛腳幾乎沒有什麽作用,需要常年日積月累。

拍個照片,拿個錦旗,得個獎狀,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魏濤在旁人眼中顯得‘很虛榮’的照單全收,而對於任何一個接觸到的官方人員,哪怕是很基層的,他也都表現出對人家十足的尊重,認真結識每一個人,在有可能的條件下,認真去結交。

在當前這個時代,你如果主動一些,對方十有八九不會抗拒,而一些私下裏的吃請之後,魏濤會選擇對口的事情,請人幫忙,事情肯定不會很大,為表感謝,再多聯系,私下裏送禮,將彼此的關系更拉近一些。

閻王好過,小鬼難纏,你做實體生意,避免不了會在日常生意往來之時,遇到一些溝溝坎坎,找對人用對人,可以很簡單的處理,而這些人脈,魏濤要比劉大龍看重得多,後者,更看重頭頭腦腦。

從二月末到四月末,可能也就公司的財務能知道六七分,畢竟魏濤的錢不是從一處來。

除了日常花銷,除了日常投資,兩個月的時間,魏濤將承包松江劇場的錢,賺了回來。

一樓大賣場和飛躍雙雄並舉,成為手機市場在整個松江的品牌賣場,沒吃到小靈通的紅利,摻和不進運營商貼牌機的大蛋糕,那我就安安穩穩做正常手機,一台手機的利潤降到了一二百塊,但在‘量’上,真如魏濤所謂進入到了一個瘋狂銷售的時節,加上配套收益,拿著財務報表,他自己都嚇一跳。

二樓組裝機流水線生意火爆,壟斷整個二樓,朱峰和喬新華的作用突顯出來,幾個商家看到這塊利潤不錯,卻也不敢輕易去拂魏濤的虎須,只敢偷偷摸摸的弄點小動作。

三樓電影院到不怎麽盈利,熱鬧是很熱鬧,人氣聚攏起來了,因為配套商品和VIP觀影廳,魏濤都沒想到,竟然能讓看電影成為一個小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