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務正業頭一號(第2/2頁)

看著台上那個隨手彈奏圓形“吉他”的年輕人,忍不住高舉手臂,仿佛舉杯邀明月。

這種糅合了時光如梭,歲月流逝,更要及時行樂的人生觀。

恐怕是這滿場所有遊客都認同的吧。

換句話說,願意去湊奧運會熱鬧的家夥,大概率都是玩咖玩家。

觀看那浩浩湯湯的奔流入海,青絲白發動畫,再看這豪邁舉杯的姿態,就醉了。

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的都在歡呼,鼓掌!

掌聲,歡呼聲也許還在什麽地方碰撞到一起,碎落一地,那就是樂聚一堂的心情。

那輪指如飛的琵琶,太傳神了,讓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夜間集市繁華擁擠的街巷,到處都充滿了喧嘩的煙火氣。

可嗩呐又像少年扶著長龍的犄角,毫不客氣的橫沖直撞!

卻沒什麽傷害,只留下到處的歡快。

鑼鼓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氣勢又烘托的喜慶。

歌聲更像是撒播在每寸空間的燦爛輝煌:“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

中國人還有這麽瀟灑豪邁的氣派嗎?

現在的確是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不少中國人的身影了,但勤勞、狡黠或者溫和不好鬥之類的標簽外,很少有這樣的氣勢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都吃驚了。

燕青其實沒跟這幫民樂高手合練過。

本來這種文化周活動就重在參與,又不是錦標或者重大得不能失手的表演項目。

特別突出個自娛自樂的才華流淌。

除了最先被點到的琵琶高手,對燕青熟悉點,其他人對這位歌唱的奧運選手認知,都可能是覺得上面有人的那種關系戶……

你一個奧運選手又能唱到多好呢?

哪怕看過琵琶高手找來的演唱會視頻,也不到專業水準爆棚的地步。

可真唱了現場,才會發現原來這貨身上滿滿的古人之風,真能演繹出李白那種桀驁不馴的縱情享樂。

國內實際上已經開始瘋傳了。

幾個流量超高的視頻網站本來就買了各種奧運采訪權、派了大量的技術團隊在各種現場拍攝。

現在更是能拿到奧組委官方文化活動的直播畫面,迅速推到各種頭條推廣!

我們的奧運選手,在奧運賽場上首先展現的是文化!

這是個多麽巨大的變化。

連磚兒台都迅速捕捉到這個熱點,立刻跟進。

四十年前,當我們剛剛重回世界體壇大家庭的時候,剛剛改開的國內一窮二白,什麽都有巨大的差距。

之前幾年就開始的女排精神,由射擊金牌開啟的奧運舉國體制,都是希望能在物質條件不夠的時候,用體育項目來凝聚人心。

用體育成功來表現我們不比外國人差,每塊金牌都在鼓舞所有人的底氣。

所以那時候的金牌戰略真的很重要。

重要到運動員們真是用生命在拼搏,贏了就是功成名就,輸了是有生命威脅的,更不用說那種全國上下的唾棄了。

壓力巨大。

仿佛這個轉折點,就出現在這個從奧運會前就充滿爭議的射擊選手身上。

抵達奧運賽場之後,居然沒有抓緊時間熱身調整狀態,竟然跑去唱歌跳舞?

幾十年前,我們的選手繃緊表情,好像出國作戰那樣踏上賽場時,看到歐美國家的選手總是吊兒郎當的拿著相機在拍攝驚嘆,他們真的就是來享受段節日。

贏了固然可喜,輸了也不是天都塌下來。

那時候國內觀眾在電視上看到這種對比,其實內心是羨慕的。

看看人家過的這才叫人生,這才叫享受生活。

沒想到不知不覺間,我們也成了列強嗎?

看看那個站在埃菲爾鐵塔下的年輕人,看看他挎著連好多國民都叫不出來的樂器,瀟灑的唱著耳熟能詳的古風歌曲。

原來我們早就有過這樣的盛唐,早就有過萬國來朝的盛世,只不過被打壓欺負太久,靠著一兩代人拼命爭奪回來,這種強大已經不知不覺的開始展現了嗎?

何謂文化自信,何謂國民自信。

這就是了。

連磚兒台的評論家都對著這樣的畫面慷慨陳詞。

之前那些開局一張圖,內容全腦補的自媒體們還沾沾自喜的繼續圍攻。

官媒不知道他背後的囂張跋扈、貪玩好色吧。

現在就看著他到奧運會丟人現眼吧。

體育盛會是讓他去唱歌的嗎,這不是本末倒置,丟了西瓜撿芝麻嗎?!

芝麻這會兒可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