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您就說要不要吧(第2/2頁)

皖師大的民樂團姑娘們,本來到平京就覺得啊啊啊,到處是高手,當面就想撤了她們,是老大執意要留下來給大家體驗感受鍍金的機會。

光是能在老皮的演唱會上參與露臉,這都是可能未來一輩子可以吹噓的資本。

所以平日裏在師大的那些傲嬌任性、自視清高的小脾氣都丟了個幹凈。

乖巧得很。

看見這位滿頭花白蓬松卷發的中年大叔,滿帶大佬氣勢的指揮,都不由自主的服從。

特別是平時牛皮哄哄的京城琵琶高手,都如臂指使,其他人還不趕緊百依百從。

那二胡更順著最後對她好像開小灶的揮舞手臂,加倍悠長輕柔。

相比其他樂器,二胡出了名的悲情。

但這裏卻被處理成了模糊的背景音,鋪墊在燕青自己彈奏的中阮音周圍。

更讓聽眾們仿佛看到眼前被勾勒出來的孤獨身影。

對,就好像是中阮彈奏旋律的影子。

音樂實質化了。

有種小人物在大時代的無力感和無方向感。

夕陽是結束,元宵卻是不知所終的未來。

這得是多麽高超的技藝!

燕青自己是沒想這麽多的,他都擺著死魚臉在那面無表情的彈唱。

其實這是老皮給他的建議。

這年頭嬉皮笑臉的風格,聲情並茂的演繹,多半不會太讓觀眾追捧。

就得是這種禁欲風,愛理不理的自顧自,反而更容易引得觀眾記憶深刻。

現在都有那種超高超大的高清顯示屏特寫歌手。

從看台上只能看見如火柴棍大小的歌手,卻能被這種超大屏幕把整張臉放大到幾層樓高。

老皮的團隊經歷那麽多演唱會,當然深諳這些技巧。

這就是要推出新人,讓觀眾熟悉新人的重要階段。

沒少給特寫,淡定、沉穩的五官,特別是那副頗有些如佐羅面具般遮擋眼部的黑框眼鏡,居然又看不到什麽淒苦。

這時歌曲又一遍推到副歌高潮部分:“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卻好像多了層和聲,若有若無的女聲在纏繞。

內味兒就變了。

居然成了對愛人、對情感的思念,追憶似水年華的美好歲月。

少了沉重哀情,透著嘴角依稀的輕笑。

更顯悠遠,繼而雋永。

最後這倆字,才是華夏所有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

燕青沒這麽深刻的藝術修養,但他知道怎麽唱出來讓人喜歡叫好。

他還覺得是理所當然呢。

所以表情愈發沉靜,讓觀眾都以為是他功底深厚。

這麽一首詞都能讓我們聽出品味來。

殊不知老皮他們在DJ台,連聲稱贊:“牛逼,老金這點補上的和音絕了,給了人生的希望,立意拔高了呀!”

其實這種玩法,通常出現在各種專業練歌房、排練室。

各路高手,玩器樂的,唱人聲的,交織在一起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對作品理解調整,不一定拘泥於原作,用技巧和情感去重現自己對歌曲的定義。

這已經是藝術追求的範疇了,一般不拿到商業化的演唱會來顯擺。

因為大眾聽不懂這裏面的處心積慮,能夠飆高音、拖長音就覺得很震驚了。

現在的分量剛剛好,燕青主力傳達,各種和音、配器在周圍協調,大骨架還是平易近人,局部細節如畫龍點睛的拔高演唱的藝術含量。

讓觀眾們也驚訝,有種別樣的神采。

如果說昨天還是對詩詞歌賦改頭換面回到應有的樣子,感到驚艷。

今天就是能理解到裏面深邃的藝術感。

自己都覺得自己高雅起來。

誰知燕青馬上就來個低俗的。

當然不是十八摸,周邦彥的《青玉案》。

燕青自己最擅長這種浪子曲目。

甚至相比柳永的柳詞,周詞當年在各大夜場,最得樂師喜愛。

因為他強調格律嚴謹,字音讀來抑揚變化而和諧婉轉,絕無吐音不順顯得拗口的地方。

這種詞本身即富有音樂美,同樂曲能夠完美配合,自然是讓樂工、歌女都喜愛異常。

不過這貨也是個沸羊羊,居然能躲在李師師的床下聽美羊羊和宋徽宗忙活,轉頭還寫詞記錄感嘆……

所以浪子哥怎麽會去步他後塵。

然後全場看見這剛才還面無表情的詩詞歌手,忽然抱著“阮吉他”轉身對民樂團笑了笑……

超大屏幕上,剛才還頗有些緊張的二三十位民樂團漢服妹子,居然不顧面前還有自發的指揮,成片的東倒西歪嗔笑撒嬌。

觀眾們都嘩然了!

威力這麽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