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

嚴不識出去了。

韓信獨自站在營帳內。

他的身前放著一副巨大的堪輿圖。

上面十分清楚的標注著大秦四十二郡,而他此刻駐紮的位置在九原。

不過隨著朝廷的調令,他們在九原修整一段時間後,便會向東行進,去到高柳城,而後以高柳城為駐紮點,準備南下,韓信手放在地圖上,將朝廷的命令,在腦海中過了一遍。

他們要南下,首先要過燕地。

這一趟南下,除了他們要過燕地,翁仲也會過燕地,最終就會演變成雙方的競速,而他們主要方向是從遼東郡開始向下,因而速度上是趕不上翁仲的,因而他們真正的路線是從遼東出發,經孤竹、無終,抵達齊地。

天下真正的交戰,也將會落在幾座有倉庫的大城上。

例如廣陽、巨鹿、白馬、昌邑、彭城、東陽、酂縣等地,而他若南下,最有可能跟反叛勢力交手的地方,就是廣陽,而後便是博陽,隨後便是臨淄,即墨。

若是齊地平了,便四方皆可去。

韓信在心中暗暗盤算著。

他不希望打沒有準備的仗,他這一路下去,除了廣陽,基本不會遇到太多的阻礙,頂多是路上有些流寇,沒有那麽多的倉庫城邑,所以嚴不識等校尉有情緒是正常的。

身為將領,自是希望能多打仗。

畢竟。

大秦最看重的就是軍功。

唯有打仗積累軍功最快,相較匈奴人的奸詐跟來去如風,剿滅中原的反叛勢力,無疑立功來的更快。

不過。

韓信並不會大意。

更不會輕敵。

他深知六國貴族及地方的草莽、流寇,並不都是酒囊飯袋,他們中不乏有真才實幹的,或許起初,六國余孽的實力,算不得非常強,但給他們一定時間,定會快速成長起來。

朝廷顯然不想大動幹戈。

最終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拉鋸戰。

韓信並不擔心沒仗打,他現在反而期待起來,六國余孽中會有多少人能脫穎而出,而他又能跟多少人交手。

並勝之!!!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

韓信並未急著離開九原,而是帶領著士卒繼續駐紮在九原,絲毫沒有動身前往高柳的跡象,這也讓嚴不識、樊噲等人一臉費解。

只不過韓信在這一兩年內,在軍中積攢了很高的威望。

並無人敢去質問。

而且。

韓信是一個性情孤傲的人。

脾氣並不怎麽好。

因而也沒有太多人敢去觸這個眉頭。

只不過隨著天氣漸漸轉暖,軍中越來越多人生出了疑惑。

然而韓信根本不屑去解釋。

在軍中一陣狐疑跟猜忌下,嚴不識倒是漸漸察覺出了一些門道,韓信不是不知道軍中的情況,而是在故意放任,為的便是給燕地制造一個假象。

朝廷對燕地並不怎麽在意。

這其實也能理解。

燕地本就苦寒之地,人口比不過其余五地,當年秦滅燕時,對燕國針對最為徹底,燕國的王族近乎被屠戮一空,僅有少數貴族僥幸逃生,雖然已過去了十幾年,但燕地貴族如今恐依舊未恢復元氣。

韓信便是故意‘輕視’、‘放縱’,好讓燕地殘余貴族能放開手腳。

隨後。

他們一路南下也能有更多斬獲。

而這本就是朝廷的策略。

而且相較其余幾地,都知曉了朝廷的動靜,而燕地在他們特意放松之下,是最有可能首先舉事的,如此一來,他們反倒能後發先至,率先出擊。

不過嚴不識,還是沒想明白,韓信的真正心思。

因為這不太可能是韓信的真正意圖。

韓信領兵,並不會僅僅盯著一城一池,而是看的十分高遠。

這就不是他能想到的了。

……

陽翟。

這座昔日韓國舊都。

張良身在其中。

他回到這座舊都,已有一段時日了,韓地他更為熟悉,而且離關中較近,也能更快時間得知天下變動。

因而在說動其余貴族後,他便回到了韓地。

如今韓國王氏韓成、韓信等人正在韓地招兵買馬,摩拳擦掌,等待著天下生變,不過張良並未現身,而是隱匿在市井之中。

他對韓成、韓信並不認可。

這些人難成大器。

而且韓地距離關中太近了。

從他最近聽聞到的消息,扶蘇自即位以來,便很早就做出了策略,下令北原、關中、南海各調集了幾支軍隊,駐守在四方,以應付天下可能出現的亂象。

韓地直面的就是關中出來的大軍。

他雖不知會是何人領兵,但毗鄰關中,扶蘇又豈會不安排良將?而且韓地終究離關中太近了,即便韓成等人真的恢復了一些故土,也很容易為秦廷派大軍覆滅,最終依舊逃不過敗亡的宿命,韓成等人真正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