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投其所好!

扶蘇冷冷看著杜赫,臉色陰沉的可以滴出水來。

他又何嘗看不出來,李斯其實已經被說動,只要李斯開口,此事多半就定下了,但隨著杜赫的突然開口打斷,此事恐就又多了一些變數。

他雖然心中惱怒,卻也並未因此發作,只是冷聲道:“杜少府是有何看法?”

杜赫面不改色,仿佛對此毫無察覺,沉聲道:“臣其實對殿下之法,也是深感認同,只是臣畢竟執掌大秦錢糧,也要為朝廷考慮,臣雖不知爵位天下位於上造、簪裊爵的有多少人,但想來至少也有數十萬之眾,這麽龐大的數量,朝廷想擔負起這麽多學子入學,恐非是易事。”

“臣正是考慮到這些,才敢鬥膽說出意見。”

“請殿下恕罪。”

杜赫身姿放的很低,也辯解的有理有據。

他作為少府,的確當以錢財為重,這麽多學子要入學,對於錢糧的耗費定是海量,而從扶蘇口中,他又何嘗聽不出其中深意,這是為了解決部分田宅功賞的,這也意味著這些學子入學全都要朝廷來承擔的,這麽龐大的數量,朝廷哪能承擔的起?

扶蘇微微頷首,對此也頗為認同。

他開口道:“少府考慮的是,如果想設立初等學室,勢必要考慮朝廷財政,不過少府或有所不知,扶蘇口中的初等學室,並不會教現在學室的東西,只會教最為基礎的識文斷字,而且諸位或許已有所耳聞,吾弟高、將閭等幾人,前段時間一直在編纂新的識字教材。”

“這些教材是有別於過去朝廷定下的《倉頡》《爰歷》《博學》的,而是以隸書為範本,輔以一定的標識句讀加以引導,以法令為基礎,編纂出的新教材,其學習成本相較於正常學室,會大幅降低,而且教的內容也極為有限。”

“並不會真如學室一般造價高昂。”

“而且少府或許理解錯了一件事,入學的學子除了對家庭爵位有限制,同時對年齡也有限制,年齡是在八至十三歲範圍,若是沒有達到標準,則不能在第一時間入學,這無疑是將原本集體入學的時間一下子拉長到了幾年甚至十幾年。”

“這同樣對朝廷的負擔將會大為減弱。”

“另外。”

“在這大半年裏,我已將官山海落實下去,通過官山海之策,朝廷比過去會多收上不少的商稅,這些錢財日後都可用在學子入學上,相較於其他解決之法,我的確是認為入學這個法子更為切實有效。”

扶蘇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聽完扶蘇的解釋,其他朝臣卻眉頭一皺。

他們自是聽出了一些意味,扶蘇或許很早就在謀劃了,不然公子高、公子將閭等人又豈會提前去籌劃新的教材?只是隸書畢竟成型沒多久,很多文字都沒有完善,加之大秦的正式文字是秦篆,扶蘇此舉無疑跟原本既定的大政背離了。

而且《倉頡》《爰歷》《博學》是陛下定下的三篇千字識字文。

扶蘇之意卻是全部不用。

這無異是在否定李斯、趙高跟胡毋敬。

還有什麽標識句讀,他們完全沒聽說過,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疑惑。

相較於其他人的疑惑,杜赫更多的是不滿,官山海收上來的錢糧,按理當歸於少府管理,眼下扶蘇輕飄飄一句話,卻完全是將這些錢糧視為己出,根本就沒有想過跟自己這少府商量,這讓杜赫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惱火。

那可是價值數百萬金的錢糧。

是錢!!!

杜赫道:“殿下之法,相較於其他辦法,的確是目下最能讓人接受的了,而且也是與眾不同,沒有再著眼於黔首士卒本身,而是放眼在了民戶家庭,也極大可能得到士卒的認可,只是殿下所為,太過不同尋常,也相較於過往朝廷的大政,有了較大的轉向。”

“臣心中實在有些擔心。”

“此外。”

“殿下的心思實在過於膽大。”

“然而就算如此,恐也並非所有士卒都會同意,因而只怕殿下還需對其他的士卒加以應對,而且最為數量龐大的是公士,這些人對田宅的需求也是最大的。”

“若只有這一個解決之法,恐難以支撐起數十萬的擇換。”

聞言。

李斯目光深邃的掃了杜赫一眼。

杜赫的話外音他聽出來的,這番話其實不是說給扶蘇聽的,而是說給他們聽的,眼下扶蘇已膽大到想要改變當下大政,而這還僅僅是只能擇換部分士卒的功賞,以扶蘇眼下的情況,只怕還有後續,到時要求的只會更多。

杜赫這是在提醒他們,不要輕易的點頭答應。

其他朝臣都是人精,又豈會聽不出,一個個全都緘默不語。

見狀。

扶蘇心中頗為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