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斷姓絕祀!

聞言。

扶蘇面露異色。

他倒不對秦人跟商人出自同一氏族驚訝,畢竟天下真正有名有姓的,若真往上數,基本都能數到三皇五帝,商人跟秦人的確圖騰相似,也的確有極大可能在遠古時期出自同一氏族。

他驚訝的是。

遠古可能存在一段時間母系社會。

稍作細想。

他對此說法也較為認同。

因為早前流傳下來的一些傳聞的確女性偏多。

不過時勢異也。

他只是對這個觀點有些驚奇。

扶蘇道:“按嵇先生所言,秦人先祖當年之所以全力助商,除了是夏後殘暴不仁,還有一個因素,便是秦商本一脈,而秦人助商之後,商人投桃報李,會給與秦人更多優待。”

說到這。

扶蘇似想起了什麽。

他緩緩看向胡亥,眼中若有所思。

他記得胡亥前面說過,先祖伯益是將天下之主之位,交還給的大禹之子啟。

若不是交還呢?

那是否意味著秦人在那數百年備受打壓?

以夏王朝的實力,只怕秦人根本難以抵抗,除非有其他勢力相助。

一念至此。

扶蘇已猜到嵇恒的弦外音了。

伯益跟契當年都跟著大禹治水,又信奉同一圖騰,因而關系不會太差,夏啟擊敗秦人先祖伯益後,秦人無疑會遭受很大打壓,那時恐是契出手相助,才讓秦人得以延續,而在商湯滅夏時,秦人自該全力相助。

嵇恒將秦史中的美化有意淡化了。

扶蘇心中喟然一嘆。

伯益到商這段時間相關記載的很簡略,甚至是語焉不詳,而在夏商交替時,秦人會這般賣命,已能看到一些端倪,畢竟其他部族相助成湯,都只是出一些車馬,絕無舉族支持。

胡亥點點頭。

他倒沒有想那麽多。

先祖伯益距離他太遙遠了。

就算是中潏,也離他們太遠了,若非秦人自來為貴族,這些資料恐早就失佚了,而且這些資料也並非原本,大多是後世秦人,口口相傳記錄下來的,是否為真尚且兩論。

胡亥道:“商朝期間,秦人部族一直為商之大臣。”

“不過在周武王克商之後,秦人連同殷商遺民一起被貶為了周人奴隸。”

“只是隨著周武王病逝,成王年幼,秦人則又跟殷商遺民一起,發動了三監之亂,然後……”胡亥臉上面露一抹尷尬之色,道:“然後被周公旦鎮壓了。”

“整個秦人部族幾乎被夷滅。”

“只余極小數人。”

“而周公旦為了謹防秦人再次謀逆,便對秦人采取了斷姓絕祀以及流放西陲的懲罰。”

聞言。

嵇恒心念一動。

聽到‘斷姓絕祀’時,他也是終於明白,為何後世嬴政,會有趙政,秦政,嬴政這三種叫法了,因為如果未曾被周公斷姓,秦人依舊只有一個姓,便是嬴姓。

斷姓便是要懲罰秦人不能再使用傳承了數百年的嬴姓。

因而後續被封於趙,也就有了趙氏。

封於秦亭,則有了秦氏。

而絕祀更為狠辣,秦人沒資格再修建宗廟為祖先祭祀。

徹底斷了秦人的傳承。

或許對後世人而言,斷姓絕祀並不算什麽大事,但在當時的貴族時代,這個舉措,對整個族群實是毀滅性打擊。

斷姓意味著整個部族的人會失去身份認同感,上下離心,整個族群的凝聚力大減,絕祀則是斬斷整個部族的歷史和記憶,最終造成的可怕後果是族群身份異常低賤,族人大幅外逃,繼而整個族群消亡。

秦人這傳承古老的上古氏族,一下子被削成了遊牧少民。

嵇恒心中輕嘆一聲。

他其實很早就聽說過一句話。

要毀滅一個民族,那就先毀滅它的歷史。

而這種做法,至少在周代就已開始了,甚至還可能更早。

至於後續就很簡潔了。

這一小撮秦人,被周公送到了邊陲,跟早前奉商人命,抵抗戎狄的中潏族人,融合在了一起,從此秦人開始被迫在戎狄跟周人的夾縫之中艱難求生。

若是一般的部族,在遭遇斷姓絕祀後,又被這樣排擠,只怕早已崩潰,融入到了其他部族,銷聲匿跡了。

但秦人部族沒有。

即便已徹底淪為周人奴隸,受盡東方諸侯國的嘲弄與歧視。

也因周王朝早前的軍事擴張,被不斷趕向更西方,更邊陲,也不得不與更加剽悍的戎狄,爭取極其有限的生存空間,飽嘗顛沛流離之苦,但秦人並未就此淪落,而是一直在頑強求生。

而在周穆王時秦人終於得到了機會。

造父當上了‘禦’。

依舊是靠的秦人的祖傳技能。

開車。

而周穆王後面長期西巡,樂而忘歸,繼而引發徐偃王叛亂,此時的造父臨危受命,載著周穆王疾馳狂飆,一日千裏,長驅歸周,幫助周穆王打破徐國軍隊,因造父協助天子千裏救周,立下大功,便被賞賜了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