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自托於無為,非士之情也!

稍許。

扶蘇嘆息一聲。

他都能看出來,丞相府的官員,又有誰看不出來?

但眼下形勢如此,又能為之奈何?

歸根結底。

還是大秦未贏得關東民心,若是關東民心歸附,這些官吏豈會觀望?

扶蘇朝大堂眾官員作揖道:“平素扶蘇不通政道,自以為是,以為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天下太平、靡不清靜,但這段時間才深刻意識到,關東復辟勢力從未停歇,一直試圖亂秦。”

“這些官吏之所以不高升,恐是認為大秦政局不穩。”

“不願因此冒險。”

“這些年來,朝廷頻頻遷移六國貴族,就是想讓六地安分。”

“但如今楚國項氏宋氏,韓國的張氏,齊國田氏,魏國魏氏張氏陳氏,趙國趙氏武氏,燕國姬氏李氏等依舊猖獗,舉凡六國大貴族,除了一些公族被誅滅一些人,大多都逃亡了,藏匿了。”

“這些六國貴族圖謀復辟,意欲恢復自家社稷。”

“此等道理,不言自明。”

“而我扶蘇卻熟視無睹,聽任帝國內憂外患如山重疊,大事接踵而來,國府君臣忙的日夜連軸,卻始終無動於衷,甚至還打抱不平。”

“我扶蘇之迂腐荒唐,實在讓人啼笑,往日多謝諸位寬容。”

“請受扶蘇一拜!”

扶蘇恭敬的朝諸位大臣一禮。

“公子無須這麽見外。”李斯上前,將扶蘇扶了起來,道:“長公子實乃國家棟梁,過去為儒生蒙騙,而今迷途知返,已是難能可貴,我等身為大秦臣子,只是做了分內之事。”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眼下六國貴族黑惡欲圖復辟,所謂颶風起於青萍之末,此等洶洶之勢,不能使其蔓延成災,好在朝廷早已察覺,在這幾年,已提前調整了方向,將重心放在了對復辟暗潮的查勘上。”

“等朝廷查明,定會以雷霆萬鈞掃滅之!”

“公子可拭目以待。”

扶蘇點了點頭,道:“我此行前來,其實還有一問。”

“我近來漸漸明悟過來,大秦對關東六地的沖突並不一樣,其中秦魏的沖突在私學,秦韓的沖突在手工,秦趙在胡,秦燕在為政之道,秦楚在貴族,秦齊為商賈大富,敢問李丞相,這種說法可否正確?”

扶蘇好奇的看向李斯。

李斯微微蹙眉,道:“這種說法大抵是對的,關中跟關東的確差別很大。”

扶蘇又道:“那朝廷可否根據這些不同,做出一定的調整,先避其尖銳,再徐徐圖之?”

李斯看了看四周,搖了搖頭道:“公子有些小瞧復辟勢力了,這些道理公子能明白,六地的貴族豈會看不懂?而今的天下非是當初,離間之計並不怎麽好用,這些有恒產者牽連甚眾,並不能輕易妄動。”

“而且……”

“陛下不會同意。”

扶蘇一愣,疑惑道:“為何?”

李斯沉聲道:

“公子把處理天下事想的太簡單了。”

“沒有相應的社會結構支撐,朝廷頒發的任何政令,都可能會是一篇空文。”

“也只會適得其反。”

“過往朝廷重心是用軍政手段,強行推行秦政秦制,而今已推行數年,若是此時冒然轉向,不僅可能前功盡棄,更可能會讓六國貴族以為朝廷衰弱,無力繼續強推新政,到時天下會發生什麽,恐就真的難以預測了。”

扶蘇臉色微變。

他一下想起了嵇恒說過的話。

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

兩者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朝廷是不能輕易做改變的。

大秦也好,六國貴族也好,都在勉力支撐,但凡有一方改變,就會被抓住口實。

這無關於實力。

而是關乎到天下人的信心。

眼下關東大量官員搖擺不定,一旦傳出秦廷不支的消息,勢必會引起關東極大動蕩,而且他這時才反應過來,關東六地跟關中的沖突,背後未必就沒有六地官員做支撐。

若是朝廷貿然輕舉妄動,只怕會引起這些人強烈不安。

到時情況可就急轉直下了。

一時間。

扶蘇冷汗涔涔。

他知道自己太想當然了。

朝廷決定用軍政力推新政新制,就是因為當時大秦無可用官吏,只能選擇暫時避過六地官員,先苦一苦天下黔首,而今他卻建議先針對六地的恒產者,這勢必會引出更大禍亂。

一念至此。

扶蘇也是後怕不已。

他恭敬的朝李斯行了一禮,道:“是扶蘇孟浪了。”

見扶蘇反應過來,李斯點了點頭,道:“公子能想明白就好。”

“公子過去遠離大秦新政之道,對大秦諸多政事理解不深,因而老臣建議公子多加精研《商君書》,不然以公子眼下的政見,恐難以直接察明時局,若是攪擾了國政,恐會為陛下所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