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智者!

三天後。

胡亥將這些竹簡全部過了一遍。

並沒留下什麽太深印象,不過對胡亥而言,已是相當的滿意。

當年那場朝堂爭議,他的確在場,只是年歲很輕,只有十歲出頭,因而記憶很模糊,若非嵇恒再次提起,他甚至記不起有那場爭辯,這三天通過看這些竹簡,他漸漸回憶起當初的一些往事。

這場朝廷紛爭是由那些博士發起的。

具體是何人,他已記不起。

但那場事涉華夏的創制大論戰規模可謂空前。

除了幾個必須鎮撫邊地的將領,幾乎所有在外大臣,已確立穩定官署的大郡郡守、大縣縣令,都被召到了鹹陽,他們十二名皇子也全部與朝,除此之外,鹹陽所有官署的官員,除了有秩吏之下的吏員,舉凡官員一律與會。

素常寬闊的正殿,第一次座無虛席。

也第一次顯得有些狹小。

胡亥坐在席上,神色有些迷離,仿佛跨越時空,重回了那場論戰。

那是一個盛夏,清晨很是清涼,始皇一身冠帶,無比的莊重,平靜而威嚴的宣示著。

“天下一統,我朝新開。”

“行封建諸侯,或行郡縣一治,事關千秋大計。”

“日前,首議三奏業已發下,各署公議也大體趨於明朗。”

“歸總論之,主張兩分。”

“今日大朝,最終決議,朕將親為決斷。”

“朝會議政,不避歧見,諸位但言無妨。”

“……”

在胡亥的記憶中,這場爭論分明是一邊倒。

當時隨著老丞相王綰開口,贊成分封後,與會的近九成九的官員,都選擇贊成分封,少數反對的只有廷尉府的李斯,及廷尉府治下寥寥幾名官吏。

這場所謂的爭議。

其實就是王綰跟李斯之爭。

其他人的觀點,都只是在佐證各種看法。

而且。

哪一方都說服不了另一方。

胡亥看著案上的竹簡,暗暗搖了搖頭。

當時的具體細節,他早已忘記,唯一能記起的就兩。

一個是王綰說的‘不為置王,毋以填之!’

一個是李斯說的‘周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chou)。’

他記不起自己當時贊成的那方。

後面始皇讓諸皇子開口,他的確開了口,不過那些話非是出自自身,而是前一日趙高私下教的,具體說了什麽,他現在根本就不記得,只依稀記得好像是贊成郡縣。

想到這。

胡亥眼中露出一抹疑色。

他已把送來的竹簡都看了一遍,卻是沒發現諸公子奏對,不禁詫異道:“難道我記錯了?我當時沒發言?不應該啊,我雖記不起具體說了什麽,但當時應該是開了口的,不然趙高不會經常提起。”

“這是什麽情況?”

胡亥狐疑的看著案上的竹簡,最終沒有去多想,只當是大兄遺忘了。

他緩緩起身,朝外面喊道:

“來人。”

“去通知長公子,派幾個人來收書。”

“另外讓兄長多備點酒。”

說完。

胡亥徑直去到牢獄中的小院,這是日常罪犯做工的地方。

隨著行刑日期將近,律令也體現了幾分寬仁,不再要求罪犯做工,只是將他們關在獄中,靜等著最終的行刑,當然主要還是擔心罪犯會破罐破摔,在死前做一些瘋狂之舉。

院中很是空闊。

胡亥百無聊賴的在四周走著。

心中卻在盤算著,該如何討始皇歡心。

他還是想保下趙高!

不僅是趙高為他外師,更重要的是趙高真誠。

也一直真心為自己好。

正是有趙高暗中出謀劃策,他才能始終討始皇歡心。

而且這麽多年下來,凡是他要求的,趙高都盡數足額滿足。

這讓胡亥很滿意。

“靠我自己去求情,只怕父皇不會答應。”

“兄長也不會幫我。”

“我現在能依仗的,其實只有嵇恒。”

“此人有大才。”

“若他能替我想幾個,幫大秦紓難的主意,或許能讓父皇回心轉意。”

“到時我不僅能出獄,還能順手救下趙高。”

“只是此人狷狂,性格又很執拗,多半不會幫我。”對於嵇恒的油鹽不進,胡亥也很是頭疼。

另一邊。

扶蘇緩緩合上竹簡。

他已收到獄中胡亥的傳話。

他向殿外候著的魏勝吩咐了一聲,暗自搖頭道:“以胡亥的頑劣勁,多半只是初略掃了一遍,但應該也足夠了,當年朝堂制式論戰,並不為外界知曉,嵇恒知道的也有限,多半還是道聽途說。”

“不過他當初所說,變革者何中,就包含有變治道。”

“或許真有一番自己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