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看美麗的世界(第3/4頁)

“一會兒吃完西瓜咱們就出發!”

元卉同學充耳不聞,一溜煙地跑了,家裏小肥貓也經常這樣,有時候耳朵靈得很,一開零食袋就從角落裏跑了出來盯著你,要是犯了錯誤,喊它名字喊破喉嚨它也裝聽不見,也不知她兩誰學的誰。

在老家沒呆太久,三點鐘的時候,元嘉便帶著梔子、卉卉和小肥貓出發了,第一站是臨近的西杭。

梔子和卉卉還有伊卡都坐在後座,元嘉放下車窗,朝門口的爺爺奶奶揮揮手。

“我們走啦!爺爺奶奶你們多注意身體!”

“注意安全啊。”

“出發咯!”

“喵嗚!”

車子緩緩地駛出村莊,向著更廣闊的美麗世界前進。

後座裏,卉卉繪聲繪色地給梔子描繪著她這十多天來在老家的趣事,元嘉微笑聽著,點開了車載的音樂。

音量調到合適,慢慢開著車,目光溫柔,時不時看看後視鏡裏的她們,輕輕哼著歌。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

(完)

寫在最後的話~

末章其實三天前就寫好了,一直不敢發,我苦思冥想著繼續水下去的辦法。

可惜沒想出來。

這本書很短很短,原本預計五六十萬字完結的,結果還是縮水了十萬字。

縮水的這十萬字內容,大約是旅行的一些見聞,原本計劃是在元嘉的心理咨詢機構開業完結的,後面想了好久,還是決定留白吧。

畢竟本書是以情感線為主線,而到了上一章,元嘉和梔子的情感已經到了頂峰,主線基本上是講完了的。

到目前大莫約講了十個左右的個案分析,小問題解答也有數十個了。

我遇到了寫作瓶頸,寫職業文最怕的就是憋不出來該寫的職業內容了。

畢竟上一個寫過的案例,下一個不能再寫,而且下一個必須要比上一個更難,才能讓大家體會到‘升級’的感覺。

心理咨詢是冷門,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也幾乎少有同類作品可以借鑒靈感,在後期的這段時間裏,寫得尤其困難。

一方面是元嘉‘升級’太快的原因導致,最重要的還是我的知識儲備不足。

普通人無法想象、也無法感受自己從未體驗過的事情,而且大家都很忙,也沒有誰會在意別人的痛苦,這也是心理相關的冷門的原因。

再者,我走的也不是傳統爽文路線,原本設想是元嘉在醫院當心理科醫生的,這樣子就有了很多的沖突場景,比如別人解決不了的病人,元嘉可以裝個逼,然後科室裏的同伴驚呼厲害,然後在醫院裏也有更明確的升職成長體系,多了患者、醫生、醫院、學術會議等等類似的沖突場景,這樣的主線寫起來會相當順手。

但同樣的,也會舍棄掉很大一部分本書裏的日常生活,包括細膩的感情進展。

怎麽說呢,當時也是想過的,但開書的原因,其實就是那麽靈光一閃,‘主角因為高中時期的同桌而走上心理咨詢師的路,並治愈她一生’

這就是我開書時的念頭,最終確定了目前的寫法。

就像我書裏提到過的那樣,每個主角的追求,都是跟他的家庭背景、人生經歷有關的,如果以事業線為主題,那麽元嘉必然不會是現在這副溫柔淡然的性格,他可能更加爽快,故事的節奏也更符合當下網文的口味。

但我還是選了日常文的寫法,舍棄了戲劇沖突,用更慢、更細的語言去寫人物的成長、心理狀態、包括各個案例裏的來訪者。

它對寫作的要求確實很高,如果沒法準確地寫出那種情緒狀態來,讀者是無法代入的,會感覺莫名其妙。

我覺得寫得比較好的案例是梔子還有王雅琳和江詩韻這三個案例,畢竟有很大程度上我是有親身體會的真實感受,所以寫起來也能更好地把那種情緒表達出來,也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覺得寫得比較精彩、有點感覺。

在寫貓大王的時候,我就總結過,日常文其實就是寫人物的。

就像大家總能夠看到日常中,角色之前的感情因為某些故事的發生,羈絆變得更強,某種關系變得清晰。

也就是情感主線,事業線這種可以歸納為邏輯主線。

情感主線有個好處,便是可以使得角色的存在感變得更強,更引人注目,讓大家不自覺地期待日常中細膩的情感發生。

寫貓大王的時候,我說,如果大家能記住西卡、七七、青檸、米莉、白苓、紅袖、小金魚、小蒜苗等等人物,那便是人物塑造成功了。

現在也是這樣,如果大家能記住元嘉、梔子、卉卉、三三、伊卡,腦海中有那麽一個印象會出來,那也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