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人格融合!(第2/4頁)

但內心又不願意看到B的存在,這是生理層面上的求生欲,A很清楚,倘若被B占據了主導,那麽A就永遠沒機會出來了,也就是死了。

於是她對B的存在,感受到了來自生理層面上的恐懼,這種恐懼是不受控制的,就像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出現在面前,哪怕是想自殺的人,此時也會感受到來自生理上的恐懼。

“說說你經歷過的事吧,只要你能想起來的,無論是難過的事還是開心的事,你都可以跟我說,不要隱瞞,我能幫助你。”

聽著元嘉的話,孔從夢來自求生的本能,開始一樁一樁地回憶著自己從小到大所經歷的種種往事,元嘉傾聽著,一邊快速地記錄。

孔從夢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兒,是家中獨女,只是家裏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母親生下她之後,爺爺奶奶包括她的親生父親,都非常不滿,而且強烈要求母親再生二胎。

但因為生理的缺陷,母親無法再次生育,父親也因此冷落了她們母女兩。

爺爺奶奶也對母女兩很是不滿,不但長期冷落她們,而且還慫恿父親跟母親離婚。

說來也是悲哀,母親的性格跟孔從夢如出一轍,都是軟弱至極的性格,從來不敢反抗,受了委屈就只會在女兒面前哭,年幼的孔從夢感到不忿,便和長輩起了沖突,結果被打得遍體鱗傷,從這以後,她就再也不敢在家裏提過自己的訴求。

母親受了委屈還能跟她說,但她的委屈又跟誰說呢,很小的時候,便有了自言自語的習慣。

五歲那年,父親出軌了,母親跟他發生了劇烈的爭吵,孔從夢躲在門後,看到他狠狠地扇了母親一耳光,嘴角流血,兩人說了什麽她記不清了,只記得那時候天都是黑的。

九歲那年,大她五歲的堂哥猥邪了她,她跟大伯、爺爺、奶奶、父親說時,沒有人信她,還威脅她說這事丟家裏人臉,不準亂說,跟母親說的時候,母親只是安慰她,算了。

十歲那年,父親跟母親離婚了,帶回來外面的家室,她看到了小她三歲的‘弟弟’

……

可以說,孔從夢的童年,就是在這壓抑且不能反抗的環境中度過的。

元嘉聽完,也是知道了跟她‘軟弱’的主人格截然不同的B是怎麽產生的了。

人格障礙在社會中是存在一定比例的,正常人的人格心理會有一個防禦機制的閉環,當受到巨大心理創傷時,可以慢慢自愈,但有心理缺陷的人不行。

他們的心理防禦閉環出現了缺口,防禦機制完成不了閉環,於是在經歷這些創傷事件時,便會產生一個個人格碎片出來,當這些碎片完整時,便產生了次人格B、C、D……

比如正常人被欺負了,或許當時就會很生氣地暴打對方一頓,但孔從夢會怎麽樣呢?

她被欺負了,主人格A會很傷心、不敢反抗、默默承受,但這種創傷實在難以承受,於是產生了B的人格碎片,B會很生氣、勇敢地反抗、暴打對方一頓。

也就是說,正常人的這個過程是融合的,是完整的人格閉環,你欺負我,我很傷心,很生氣,所以我要暴揍你一頓,然後我氣順了。

而孔從夢的心理閉環卻是斷裂的,A承受這種創傷,由B來去解決,然後她氣順了。

長久以往,便會出現了AB兩個人格的極端,A永遠都是軟弱、不敢反抗的。

孔從夢的案例處理起來也是相當棘手,元嘉已經設計好了治療方案。

殺死B人格的方式顯然行不通,因為A人格太弱勢了,在兩個人格對壘的過程中,主人格被殺死的概率遠比次人格被殺死的概率大,從最近B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就能夠看得出來。

那麽能選用的,便是將兩種人格進行融合。

《24個比利》中的男主,在進行人格融合之後,便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人格:老師,並穩定地以這個人格進行生活。

孔從夢能夠成功地進行人格融合的話,她的主人格便能獲取到來自B的強硬、勇敢等積極有利的心理素質,對她而言是最好的結果。

“你知道催眠嗎?”元嘉放下本子問道。

“知道……但沒試過……我感覺自己很難被催眠……”孔從夢回答道。

“你跟我過來。”

指導孔從夢在沙發上躺下之後,元嘉便開始引導她進入催眠狀態。

“握著手中的小狗木雕。”

小狗木雕注入了勇敢積極的情緒,可以很大程度地穩定孔從夢的心理狀態,防止在催眠過程中出現負面情緒時,次人格B跑了出來。

元嘉的催眠技巧已經相當嫻熟,引導孔從夢漸漸放松後,便開始為她建立安全島,同時把安全島錨定到了小狗木雕上面,更加方便她穩定和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