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 重地

徐州乃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鑰匙、南國門戶,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接青州,西連兗州、豫州,而南部則是與揚州相連,東部更是有著極長的海岸線,在大唐乃是僅次於江南三州的繁華之地。

十多年前青州王母會之亂,朝廷調派神策軍入青州圍剿,而徐州便是後勤之地,從江南調撥的屋子都是囤積在青州,供應前方兵馬用度。

徐州與江南三州毗鄰,但卻有著極強的獨立性,最明顯的便是江南三州的世家豪族聯絡有親,形成了一個整體,甚至有著江南七姓之稱號,而徐州士紳豪族又形成了另一股勢力,非但沒有與江南七姓連成一體,為了與江南爭奪商業利益,雙方甚至一度有著競爭甚至敵對關系。

徐州重地,許多官員歷來都是從朝廷直接委派下來,自大唐立國之後,實際上對江南地區一直都異常重視,既將江南作為朝廷的財賦重地,卻又對這片富庶之地始終存著戒備之心。

江南世家世代相傳,三州世家共同進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朝廷雖明知江南世家力量雄厚,卻始終是以安撫手段為主,知曉一旦在江南大動幹戈,很容易對帝國財政形成巨大影響,不到萬不得已,卻也是不敢對江南輕易動手。

而徐州就成了朝廷制衡江南的一枚棋子。

一直以來,徐州世家都是江南世家的勁敵,雙方雖然談不上水火不容,但肯定是稱不上和睦相處。

麝月公主當年在江南設立了內庫,以趙家未亡人的身份進入了江南勢力,成為了江南世家仰仗的靠山,在麝月多年的經營下,江南世家固然死死抱住麝月這條大腿,而江南三州的諸多官員,也都是出自麝月門下。

本來徐州刺史的位置,一直都是國相的人,但是數年前,前任徐州刺史突發重病,無法繼續在任,朝中經過一番爭鬥,這個位置最終卻是落在了葉朝軒的手裏。

葉朝軒就任徐州刺史,卻是讓許多人大感驚訝。

道理很簡單,江南三州屬於公主的勢力範圍,徐州作為制衡江南的重地,自然要用上國相的人,而聖人最終卻將徐州刺史的位置交給受公主提攜的葉朝軒,自然是出人意料。

不過很快許多人也清楚,徐州雖然是掣肘江南的重地,但兩股力量明爭暗鬥,損耗極大,特別是在商貿之爭中,兩股力量無數次商鬥,直接導致雙方利益受損,而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影響到帝國的賦稅。

如果是在大唐強盛時期,國庫充實,這兩股力量互相制衡倒也罷了,但聖人登基之後,帝國財政每況愈下,利用徐州制衡江南的策略就無法繼續下去,為了避免對帝國財政的影響,徐州和江南的矛盾自然需要緩和。

江南是麝月的地盤,葉朝軒是公主的人,由葉朝軒治理徐州,雙方的矛盾和沖突自然會有所緩和。

而葉朝軒也確實不負聖人和公主所望,此人堪稱能吏,不但很快與徐州世族融在一起,而且也逐漸緩和了徐州與江南的矛盾,正因如此,聖人甚至都覺得葉朝軒算是徐州的定海神針,讓其在徐州刺史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六年之久。

實際上在江南之變前,徐州與江南兩地世家的關系已經頗為和睦,雙方甚至已經開始有姻親往來。

江南之變後,江南世家一度遭到嚴重的打壓,特別是以蘇州錢氏為首的蘇州世家,實力損失慘重,江南七姓之中其他各大家族也都是或多或少遭受牽連,在江南世家陷入低谷之時,徐州世家倒也並沒有趁勢對江南進行商業上的大舉進犯,甚至雪中送炭給予了一些幫助,這就讓雙方的關系更加親密,而主持這一切的幕後高手,自然正是徐州刺史葉朝軒。

葉朝軒在徐州受人敬畏,也因為這番操作,在江南的口碑也是極佳。

可是誰也想不到,這位風評極佳的徐州刺史,竟然膽大包天斬殺了欽使,而且在殺死朝廷派出的欽使後,立刻舉起了反旗,打出了恢復李唐的旗號。

這一出著實讓天下人都大感震驚。

而且徐州七郡中,隨後便有三郡紛紛舉起了反旗,追隨葉朝軒起兵。

於是天下人立時就想起了聖人剛剛登基之時,以青州為開始的三州七郡之亂。

三州七郡叛亂,導致中原大地戰火四起,而且在帝國陷入內亂之際,西邊的兀陀人、北方的圖蓀人,甚至還有南疆慕容,群狼四起,那場劫難不但讓無數黎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讓大唐元氣大傷,至今都沒能恢復元氣。

沒有多少人知道,本來是大唐能臣的葉朝軒,為何會掀起如此大浪。

如果說葉朝軒真的是為了恢復李唐,為何之前卻兢兢業業為朝廷辦差,沒有表現出絲毫要恢復李唐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