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隱患

聖人淡然一笑道:“國相的意思,大唐的國策要改變。朕記得西陵陷落之後,你堅持先攻略南疆,再圖收復西陵,如今是想改變這一戰略?”

“如果沒有江南之亂,老臣還是會堅持不要輕易出兵西陵。”國相肅然道:“但局勢有變,老臣以為國策也該有所改變。”

“改變國策與江南之亂有何關聯?”

國相坐正身子,一臉嚴肅:“有。之前老臣不贊同出兵西陵平叛,就是因為知道收復西陵所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李陀那幹叛賊,最主要的敵人是他們背後的兀陀汗國。與兀陀人決戰,必須要大兵團,所需要的錢糧裝備不計其數,而朝廷根本無力承擔如此沉重的壓力。可是江南之亂過後,老臣以為,收復西陵的錢糧應該有了解決辦法。”

“哦?”聖人神色淡定:“什麽辦法?”

“蘇州錢家是叛亂的主力,江南七姓同氣連枝,錢家卷入叛亂,其他幾家絕不會置身事外,雖然他們並無起兵,卻一定參與其中。”國相唇角泛起冷笑:“江南世家富可敵國,這次叛亂已經證明,如果他們真的聯起手來,將會對大唐造成極其嚴重的威脅,對此朝廷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聖人拿著玉如意,輕輕撫摸,面不改色:“你是說收復西陵的錢糧可以從江南調出來?”

“老臣以為,朝廷要讓江南世家明白一個道理,大唐萬兆黎民都是聖人的子民,大唐的一花一木,也都是為聖人所有。”國相面色冷厲:“不說江南其他豪族世家,僅僅江南七姓的家資就有數百萬之巨,他們謀逆作亂,這筆銀子用來整軍備戰,正是及時。天下人都知道江南七姓與江南叛亂逃不脫幹系,朝廷一道文書,抄沒他們的家資,天下百姓也只會拍手稱好。”

聖人嘆道:“朕明白了,國相是想借江南之亂的機會,一舉將江南七姓的家財全都納入國庫,再以這筆銀子募練兵馬整軍備戰?”

“老臣正是這個意思。”國相緩緩道:“以前老臣糊塗,以為江南富庶,就代表朝廷富庶,現在終於明白,江南世家與朝廷根本不是一條心。既然如此,就不能再讓江南世家富可敵國,正好借此機會,削奪江南財富用於國事,既可以削弱江南門閥的實力,又可以為收復西陵做準備,一舉兩得。”

聖人微一沉吟,才問道:“媚兒,國相所言,你如何看?”

“媚兒不敢。”長孫媚兒恭敬道:“此等國家大事,媚兒見識粗淺,不敢胡言。”

“你說你的,並沒有讓你制定國策。”聖人道:“你盡管說出自己的看法。”

長孫媚兒猶豫了一下,才道:“國相老成謀國,要收復西陵,媚兒以為並沒有錯。李陀亂黨占據西陵不久,根基未穩,如果時日一久,整個西陵便會被他們牢牢把控,甚至兀陀人還會借著李陀亂黨之手,將西陵納入兀陀汗國的勢力範圍。”頓了頓,見國相正看著自己,聖人則是側耳聆聽,只能繼續道:“聖人之前說過,收復西陵,不必急於一時,封鎖嘉峪關,切斷西陵的供給,用不了三年,西陵就會實力大挫,那時候正是出關平叛的好時機。如果現在開始募練新軍整軍備戰,花上兩三年的時間嚴加訓練,等到這支兵馬訓練有成的時候,正是聖人所說的出關時機。”

“長孫舍官見識非凡。”國相一聽長孫媚兒也贊成募練新軍收復西陵,心下歡喜,他知道長孫媚兒雖然只是個舍官,但在聖人的心中很有地位,許多朝臣都未必能說服聖人的事情,這位舍官往往三言兩語就能說服聖人,立刻道:“聖人,三年之內練出新軍,正好是出關的最佳時機,這三年之內,老臣也會竭力囤積糧草,到時候大軍出關,一戰功成。”

聖人含笑道:“看來國相收復西陵的心意已決。”

“還請聖人定奪。”國相拱手道。

“若是如此,國相才是老成持國。”聖人道:“不求一時之快,可以徐而圖之,這也是朕想對你說的話。”

國相道:“收復西陵自然是不可急於一時,老臣對此心知肚明。劍山可以等到收復西陵之後,在派兵一舉摧毀,可是……誅殺劍谷五大弟子,卻不能等下去,多等一日,就多一分威脅。”

“哦?”

“老臣的意思,派人捕殺劍谷門徒之事,現在就可以籌劃。”國相神色再次變得冷厲起來,握拳道:“聖人之前已經派出羅睺在關外奪取紫木匣,再加派人手,勢必能夠摸清楚這些人的行蹤,只要查明他們的行蹤,便可以將他們一一捕殺,特別是害了寧兒的沈無愁,一定要將此人千刀萬剮。”

聖人嘆道:“劍谷有兩名大天境,你覺得可以派誰人去捕殺他們?國相府有不少高手,宮中也有諸多內廷高手,可這些人中,卻並無大天境,即使六品境界也是屈指可數,讓這些人去捕殺劍谷門徒,不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