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改稻為桑

時當四月,京畿一帶的天氣已經變暖,雖然已經入黑,但禦書房內依舊是溫暖一片。

秦逍高呼萬歲,聖人似乎當做沒聽見,拿起朱批,在奏章上圈圈點點,長孫媚兒已經站在禦書桌邊,燈火照在她嬌艷的臉龐上,白裏透紅,嬌嫩的肌膚吹彈可破。

她很熟練地為聖人磨墨,動作優雅,聖人片刻間已經批閱了數道奏章,始終沒有理會跪在下面的秦逍。

“媚兒,這道奏折你看看。”聖人拿著一道奏折看了許久,終於遞給長孫媚兒。

長孫媚兒小心翼翼接過,仔細看了看,很快蹙起柳眉道:“揚州刺史要在臨江和會稽試行改稻為桑?”

“折子上說,改稻為桑,養絲織綢,如此一來,揚州每年的賦稅可以增加三成。”聖人神色平靜:“他準備先在臨江和會稽兩郡率先實行,如果效果好,再全面推行,否則只是兩郡之地,也不會傷了揚州的元氣。”

“改稻為桑,如果真的可以增加蠶絲產量,織成絲綢,那自然是好事。”長孫媚兒聲音柔和:“只是媚兒還記得,之前有折子上來,那邊發過大水,特別是臨江郡,許多百姓都遭了水災,當時許多百姓連活命的口糧都沒有,還是朝廷緊急調運糧食過去。”

聖人微微頷首:“朕記得,臨江六縣之地,有五縣被淹,會稽九縣,也有半數遭災。正因如此,揚州那邊才擔心今年的賦稅會有問題,所以若能夠改稻為桑,一旦織成絲綢,那麽絲綢的價格遠高過稻米,到時候的收益,可以彌補水災導致的損失。”

“折子上倒是說的明白,南洋那邊對我大唐的絲綢愛慕不已,而且絲綢在南洋那邊可以賣出極高的價錢。”長孫媚兒緩緩道:“南洋的商人願意收購揚州的絲綢,一匹絲綢在咱們大唐的本錢不到二兩銀子,但是賣給南洋商人可以得到八九兩。如今揚州每年能夠產出二十萬匹,若是將兩郡改稻為桑,都種上桑田,揚州每年至少可以多出二十萬匹,也就是將近二百萬兩銀子。”

聖人頷首笑道:“如此一來,不但兩郡百姓會得到好處,連朝廷也能得到好處。”

“如果都能得到好處,為什麽揚州以前沒有這樣做,要等到水災過後?”秦逍聽得聖人和長孫媚兒議事,本來並不敢啃聲,可是發現這事兒中間的蹊蹺,不由脫口而出。

這話一出口,便知道事情不妙。

長孫媚兒赫然看向秦逍,花容微微變色,聖人亦是鳳目一寒,目光如同兩支利箭射向秦逍。

“小臣……該死!”秦逍面對其他人從來不怵,但此時面前的是大唐天子,心裏還真是有些發虛。

“聖人……!”長孫媚兒看向聖人,眉宇之間略顯一絲惶恐。

聖人盯著秦逍,並沒有雷霆之怒,沉默了片刻,終於道:“秦逍,你想說什麽?”

“臣不敢……!”秦逍心想誰要是再想說話誰是小狗。

“朕讓你說,你就必須說。”聖人冷冷道。

秦逍無奈道:“臣……臣只是奇怪,南洋和我大唐貿易絲綢並非三年五載,很早之前,西域和南洋的商人對我們大唐的絲綢都是奉若珍寶,一直與我大唐貿易。揚州既然可以增加絲綢的產量,而且價錢遠比糧食要高得多,那麽為何揚州百姓和官府一直都沒有改稻為桑?”頓了頓,微擡頭,見聖人和長孫舍官都看著自己,低下了頭。

“年紀輕輕,你又懂什麽?”聖人宛若訓斥後輩一般:“民以食為天,民間百姓家,有句話叫做家有余糧心中不慌,種田可以收獲糧食,改稻為桑,只能得到絲綢,絲綢雖然昂貴,卻不能吃,尋常百姓自然還是以糧為根,不會輕易改稻為桑,官府自然也不能強行推行。如今兩郡大片田地被淹,糧食沒了,這時候地方官府勸說百姓改稻為桑,才是好時機。”

“百姓沒有糧食,哪來的余錢購買桑苗?”秦逍擡頭道:“即使官府免費發放桑苗,桑苗至少也要兩三年才能生成,再養蠶生絲,時間只會更長,這中間的口糧從何而來?”

秦逍雖然沒有種桑養蠶,但這其中的門道,自然也是聽人提及過,並不陌生。

“朕可以免了他們這兩年的賦稅,而且可以讓官府借糧讓他們維持。”聖人似乎認真起來:“等到有了收成,再折價償還糧食。揚州背靠江淮一帶,江淮是糧倉之地,自然不會餓死了他們。”

秦逍道:“聖人的對策,自然是英明至極,可是……地方官府真的能夠按照聖人的旨意去辦?”

“你什麽意思?”

“如果官府免費發放桑苗,在百姓收獲生絲前一直借糧,自然是沒有什麽問題。”秦逍道:“臣只是擔心,改稻為桑的旨意一旦頒下去,老百姓無法種糧食,官府又不能及時提供借糧,到了那時候,百姓就只能賣田渡過難關,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賣田,田地的價格就由不得他們說了算,別有居心之輩便可以趁機壓低田價,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大量收購田產,到了那個時候,大批百姓手裏的田地流失,就成了無田耕種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