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雄關

夜風呼呼,秦逍道:“此地不宜久留,都尉,我們先往嘉峪關去。”

“是要去京都?”韓雨農立刻明白。

秦逍點頭道:“當下只有盡快趕到京都,將西陵的叛亂稟報朝廷。”

韓雨農微微頷首,也不多言,幾人催馬向東而行。

到天明時分,已經距離龜城百裏之遙。

前往嘉峪關的路上,秦逍更詳細地說明了在樊郡發生的事情,提到大鵬刺殺將軍,宇文承朝神情黯然,韓雨農卻是理解道:“大公子,你已經盡力做到了你該做的一切。人心隔肚皮,樊子期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布局,你也是受害者,不必有自責之心。將軍既然將虎翼刀交給你,那就是相信你一定能夠幫助朝廷收復西陵。”

“是啊,大公子,你為了救出將軍,以性命相博,有勇有謀,實在是讓人欽佩。”杜鴻盛感嘆道:“無論是誰,也不會將這件事情責怪到你的頭上去。”

宇文承朝得到這兩人的勸慰,心下稍安。

韓雨農本想著迅速趕往沃野鎮,向長生軍傳信,得知秦逍已經讓三名夜鴉前往,稱贊秦逍辦的妥善,決定與杜鴻盛一道,跟隨秦逍一同進京。

這兩人一同進京,秦逍更是歡喜。

杜鴻盛本就是朝廷派來的官員,對京都頗為熟悉,而韓雨農是跟隨將軍多年的老將,他在京中的人脈,肯定不是秦逍和宇文承朝能夠相提並論。

四人馬不停蹄,這一日終於到了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大唐第一雄關,是西陵東部的一道天塹,關內墩台林立,共有二十九座,縱橫交織,相互了望,互通情報,各墩台設有驛駝、驛馬、食宿、積薪、鐵鋪、木匠鋪等諸多所需,此外每一座墩台都有一定數量的守軍。

自關墻之上,可以清晰地望見祁連山脈。

最大的一座墩台,處於出關的險要之處,是為劍墩,是嘉峪關的心臟,有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巨石城墻組成,裏外設有三道防線,峽谷穿山,危坡逼道,易守不易攻,亦可說是大唐西部的咽喉所在。

劍墩諸君三千,守衛森嚴。

秦逍有生以來,從未見過嘉峪關,只聽聞嘉峪關乃是第一雄關,今日親眼所在,才知道這座雄關比之自己所想還要雄偉堅固。

他忽然間明白,為何大唐這些年將目光都放在南疆,卻對西陵不聞不問。

即使兀陀人真的奪下西嶺,可是再想東進,那可是難上加難,橫亙在西陵和大唐之間的這道天塹,阻擋十萬鐵騎倒也不是吹噓出來。

只要有這道關隘在手,西陵就算血雨腥風,卻也蔓延不到關內。

嘉峪關的守軍顯然已經得到西陵發生變故的消息,畢竟龜城被叛軍奪取,這邊不可能一無所知,是以厚重的關隘大門已經關上,城頭上的守軍嚴陣以待。

幾人在半路上就唯恐穿著死翼騎兵的盔甲會被關隘守軍誤會,是一早就丟棄了盔甲。

到得關隘下,韓雨農催馬上前,朝著城頭大聲叫道:“我是韓雨農,請張將軍說話。”

途中韓雨農已經說過,劍墩守將張讓與黑羽將軍頗有淵源,亦是一位忠勇悍將。

雖然城頭極高,但韓雨農中氣十足,聲音倒是能讓上面的守兵聽得一清二楚。

“韓雨農是誰?”城頭守兵沖著下面道:“張將軍有令,封鎖關隘,任何人不得進入關內。”

“我是向張將軍稟報軍情,十萬火急,若是誤了軍情,你們擔當得起嗎?”韓雨農厲聲道。

城頭沉默了一下,很快就有人道:“你們等著。”

等了好一陣子,終於見到一名將領到得城垛邊,居高臨下掃了幾眼,韓雨農已經揮手道:“張將軍,我是韓雨農。”

“原來是韓兄弟。”守將張讓終於看清楚,吩咐手下打開關愛大門,放了幾人入關,秦逍幾人前腳剛進去,守軍就迅速關上了城門,秦逍看在眼裏,心下卻是有些發涼。

嘉峪關封關,不令任何人進入,如果兀陀發生戰事,百姓入關躲避,恐怕也不會輕易打開大門。

“韓兄弟,多年不見,一向可好?”張讓已經從上面下來,拱手笑道:“對了,將軍出關,近來可好?幾個月前,將軍出關,還曾在這裏待了一晚上,我與將軍徹夜長談,獲益匪淺。”

韓雨農也是拱手,道:“張將軍,能否找個地方說話?”

張讓忙道:“快請!”

嘉峪關厚重的關墻裏,就建有諸多住處,戍衛關隘的守軍便可以住在其中,張讓自有一處寬敞的住處,請了幾人進去,瞧見幾人風塵仆仆,令人準備酒菜送過來。

裏面生著爐火,微暖如春。

韓雨農也不廢話,將西陵發生的變故大致說了一遍,又讓親身經歷的宇文承朝補充了一些,張讓一開始還面帶笑容,等韓雨農說完,一張臉已經是鐵青,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什麽狗屁皇子,定然是西陵世家隨便找了個傀儡做旗號。他們竟然害死黑羽將軍,我……我絕饒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