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鴻鵠、燕雀

李蛩完成了“元嬰”晉級後,重新復查自己經歷的修行體系。確定本星球上的修神,修武,修仙,可以被歸類為“劍走偏鋒”的旁門。

這類判斷,並不是按照諸若疆域大千世界,道祖與真仙們的道統體系來判斷,而是衛鏗按照德智體美勞的體系判斷的。(軸的很)

旁白:是遵照世界的標準來判斷,還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判斷,這裏面差距大了!話可以說在這,修到這個世界所謂天人五衰聖境,需要從根源甄別真我時,衛老爺在這方面又一次毫無“障礙”。

按照溯源的理念,解釋這個三條外道的缺陷:

修武有著力障,力量過於強大後,發現自己的出力,導致眼前的情況變化,卻不清楚自己“力”是用在了哪?才會對事情起到了正面推動作用。

這就類似一個國家仗著自身國力強大,猛然下了一個政策後,發現有效。但是並不知曉這個政策,具體是怎樣激發起了正面作用,以至於再次出現問題時,再一次下達相同政策,指望能繼續起效果。癡迷於力量,不能精細化力量,讓力量運用變得更有效,這就是力量過於強大的障礙。

修神存在思障,思考的過於周密,以至於並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有誤,所推演的理論是縝密的,卻脫離了現實。

例如古工業時代,每一個年代的人們,需求都有巨大變化。而老的經濟學家們往往或忽略或無視了變化。例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按照自己年輕時候的基本需求,認為年輕人只要“有吃有喝”就成。按此建立的所謂經濟學,強行認為青年們生下來就有吃有喝,沒有吃過苦。這就會忽略新時代青年承受的壓力,繼續運用其“高深金融理論”來推測未來的經濟運行。這些金融學家思考的不縝密嗎?太縝密了,算盤珠子都替小民把“掏出儲蓄刺激經濟”產生的每一份作用都算好了。都這樣的修神了,成為了脫離人間煙火,沒有結合實際的“神”。

至於單純的練氣,存在視障,沉浸於一個小世界中,不願意出來。

過於相信自己體系完美永固,不接受新的體系!

衛鏗:還是用咱們世界來類比,這就諸如明清的天朝中心論,和古工業時代末期的西方中心論。那時候“中心論”學者們在自己所在集團占據優勢後,不相信其他體系能勝過自己,一旦完成完美“金丹”,就沒有破後重立的覺悟了。

……

先賢曾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刁民自己思考:有些路因為障礙多了,走的人少了,所以才被歸納為旁門…

然而,上述的障礙,真的如這方世界正統道門所說,牢固的不可破嗎?

要是真的順應“定義”,自身不曾去證,就確定是“牢不可破”,那就不是“以力證道”的路數!

衛鏗:武我修、神我淬、氣我煉,如果聞所未聞,就定下不能觸摸的壁障,那才是最大的障!

故,在萬源位面,李蛩之外的時間線上,那些衛鏗分體不乏“又蠢又笨”的走上了歪路。以至於,被某些魂穿的未來主角們踩。

以力證道,求的不是長生,而是要將障摸出來,然後劈下去

3479年之後,整個東大洋礦產區域,在平穩的出產。

東聖國,李蛩牽頭的各個勢力的交互貿易,仍然在持續,只是這交互過程中,逐漸出現了技術轉移。

整個大洋中,從68年一開始出口基礎礦物和原材料,74年後變成了開始加工初級工業品。

大洋的基建,深海中的一根根立柱,掛上了滑軌道,這樣的“晾衣線”的軌道上吊掛著一輛輛水滴形、如同潛艇的車廂,充分利用了深海浮力對貨物的承載,同時水滴形的潛艙得到線纜的供能,動力強勁運輸的速度也達到了陸地列車水平。即時速150公裏的水平。

相對於普通元嬰,一個正道元神是相當有活力。

能將自己的法力投入到發展模式中,一個個計劃階段周期穩定的獲取增量。而不是的高居幕後,在暮氣沉沉中主導著所謂平衡。——李蛩:我說的不是東聖的元嬰,而是整個藍聖星上,修神、修武、修仙頂級存在都是勒色。

有活力的正道元神帶來了正向積累,進而帶動了整個區域人心,跟著變得樂觀向上。

東聖那些外道金丹所在區域,因為自己上升無望,連帶著對國家治理,新渠道,新方法開拓不積極。導致民眾中的青年人嬉皮,中年人頹廢,老年人麻木。

東海區域內,運輸力發生變革,生產也發生變革,工業業務開始繁忙,而人民的壽命和受教育時間增加。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我提升的機會,隨著一些法門放開後,文化也開始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