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沒病走兩步(第2/2頁)

衛鏗通過第三次生命發育(大腦擴容),開始出現進一步深刻積累。

一百歲後,在第四次生命發育後,衛鏗進入太陽中作為工程師。

旁白:幾乎所有動物都比幼年人類強,小豬在出生一天後就能跑,黑猩猩在兩歲時學習模仿能力碾壓同期幼兒,但是人類卻是萬物靈長。發育的快,少年天才神通,不代表強。

因為與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過早的修命(追求高成績)不同,衛鏗是性命雙修。即一部分精力用於在控制“天性”正向發展。

例如“玩性”上,再生的衛鏗要比同齡人要大得多,但是在成長時在“調性”上下的功夫也多,會在圍棋,玩泥巴等事物釋放玩性,構建數學思維和立體空間思維。但是在過於虛擬的投影遊戲中相當克制。杜絕自己玩性在這上面紮根。

因為:自然人類七歲時,沒有應對虛擬虛假的辨別機制。

正常演化中,自然人在七歲時,往往會通過爬樹等活動認知“日常空間高低”。(在二十世紀城市化前,七成人口在鄉村,而鄉村孩子多少都上過樹。這就是天性。

但如果七歲接觸射擊遊戲、虛擬遊戲在從樓房中上躥下跳,往往在現實中缺乏認知,會跳樓逃生。——這就是關鍵歲數時,天性引導錯誤。

“命”則是在世間被認可度,這是通過成績考核的,但“性”是否發育完全很難考核。往往只有族群為單位在重大歷史事件中,優勝劣汰才能體現。

回到眼下這個時代,衛鏗群體在“德智體美勞”體系下,大半個自然人時期都是中人,但是越到後期越穩定。

眼下主世界維度體系中,衛鏗在八十七個“臨”時間線的位面(例如神州位面這種科技、文化與主世界亦步亦趨的世界為“臨”),都是恒星上構建戴森環的中堅工程團隊。

在當今時空管理局中話語權中,衛鏗聲音或許不大,但是衛老爺要是在控星部門罷起工,多元位面的信息焓供應鏈是要缺糧的。——只不過這個反制時空管理局的手段,衛老爺為了主世界團結,不到最後不會動用。

當然當下最大問題,衛鏗和主世界的協調點只有秦天放,缺乏和時空管理局新一代官僚集團的有效對話機制。

就拿立法遏制“幻同類病症”來說,就是衛鏗和秦天放之間溝通的結果。

可是雖然立法成功,太陽上戴森環工程師在這次意識形態碰撞中被當成了“保守派”。

在眼下衛鏗查到的主世界信息索引是這樣介紹的,保守派們將“幻同類效應”當成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但最新的潮流派們認為這種點評“過”了,是一種歧視。

看到這,衛鏗不由血壓高了:真的過了嗎?如果生產力仍然在報紙傳媒時代,可以說這是“過”,因為工人普遍是高中文化,且人往往活不到八十歲後,用不著在意那麽多條條框框。

但是現在星際時代了,對生產力要求越來越高,對人要求越來越高。

自然人由於再生科技壽命漫長,義務教育時長甚至到達了四十歲,衛鏗這邊是六十歲。

衛鏗:如果因為幻同類效應,使得一個人未能養成對家庭(繁衍),同學(生產合作),老師(只是傳承)的正確感官態度,這就是一種病。

回顧歷史上,所有對文化中不利於“厚積”的要素進行忽視,都最終沒有“薄發”的機會。

羅馬時代,上層沒有把他們葡萄酒中加鉛當成重病。而是當成貴族才能享樂的潮流。

啟蒙時代,東西方沒有把吸大煙,當成重病。而是當成稍稍有些不良的解乏娛樂。

近古時代,人們沒有把“城市狹小空間的單身男女把寵物作為情感替代”當成社會重症,而是當成亞文化潮流。

忽略“病”的存在,看似彌消矛盾,只是讓“後患”推到了未來。

在幽暗位面中驗證道路歸來的衛鏗,對眼下主世界很多事情都要敏感,當然也正如《狂人日記》中狂人一樣,在這個擰巴時代格格不入。

衛鏗走出了基地,一旁機器人在激光掃描檢查後,對衛鏗讓出了道路。

路過機器人,衛鏗嗤笑:“沒病的話,就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