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不平衡的世界(第3/3頁)

生產線倒是其次,昇陽又要戰爭,又要穩定占領區,其原本和族的工人們遠遠不夠了。所以就從神州這裏引進了農機,以及太陽能熱熔發電機組來穩定生產。

在田野之間,勞作的是一批批身體有殘疾的昇陽青壯年。他們身上大多數有著機械四肢,這是戰爭造成的。

在當今戰爭中科技中,胸腔和頭部都能在重點單兵防護下良好保護。四肢是殘疾中概率最多。

【啥,你說脖子?脖子受創,變成殘疾的概率很小。】

這些結束了嗑藥,身體機械化的昇陽青年人,在返回後,成為了每個軍團開墾後方的重要勞動力。

每天夕陽西下,他們捶著自己勞損的腰椎,看著沃土上生長的莊稼,等待自己戰場前線的袍澤趕來。

當然了,隨後就會進入自己住宅中,盡情與這片土地上掠來的(偏白混種、大胸)女人放縱。

蘇滬集團的商人陶恒,在走過剛果河沿岸,一個個昇陽軍團所屬的村莊後,不自禁的有了一個問題。

戰爭結束後,昇陽該怎麽治理這麽龐大的土地呢?

昇陽的幾十個軍團,當下已經是如此生分了,老死不相往來幾十年後呢?

當然,無論未來如何,當下昇陽是最為燦爛的時刻。在大半個非洲,留下了他們的神社祭拜。

並且從占領地的農業產值上來說,昇陽經營要優越於西方殖民者。

西方殖民者只維持工礦產業以及油果、大豆之類高價值作物產生的經濟,是標準的殖民地經濟!其特征,就是環繞著大城市為主的經濟。廣大的非城市區域,沒有獨立的輕工業、糧食加工業循環,只能緊緊地圍繞著大城市作業。

哦,舉個近代主世界的例子:英國人殖民天竺的時候,不顧天竺人本土的糧食需求,大幅度種棉花,降低紡織業成本,來打垮隔壁大清的土布。導致天竺大饑荒。就是這種羅馬式的治理。

昇陽在對外擴張,以及工業資本壟斷上學習了歐人。

但是在基礎文化上屬於農耕的演化,對土地財富的認識還是東方式的。

小農確保了昇陽對地方上深入開發優越於北美,也是昇陽內部離散力強的原因。

南美高原山脈隔斷的各個地方,農業都是自給自足的。當地昇陽人會壓榨非昇陽人,但是自己地區的人則是都能吃上大米,防止別的地方的人,來制約自己。

3月末期。

神州絲綢之路商業部帶著東非地區大量的債券返回了。農業機械、電力燃料機械、電子通訊網絡、醫療級別機械四肢、礦物開采設備,以及神州內高原地區已經基本快淘汰的原生化肥產業,大批的訂單都賣出去了。

昇陽的本土工業集團,被軍方這幫馬糞搞的農業委員會賣得那個叫通透。

主世界近古時代,霓虹海軍和陸軍向德三買了同樣一套發動機科技樹的情況,比起這個位面的昇陽是小巫見大巫。

昇陽幾十個軍團,除了固定采買昇陽財閥工業集團的一些商品,其他的消費全部是從神州采買而來的。

為了獲得寶貴的神州貨幣外匯,各個昇陽軍團都在私自采礦,采買神州小工廠設備進行初級加工,然後打著軍事物資運輸的名義,直接運到港口船上。

對於神州的商私們來說,昇陽地區對神州商路的融入性,要優於其他區域。

神州的商人們甚至可以在這裏養妾室,與撫子們定一個家,然後子女接受和神州一樣的教育。這是大食地區不能比的。

並且昇陽軍事力量更加好策動,且遠比大食有戰鬥力。

絲綢派這些本土商私在秦統歷2285年後就意識到,高原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向與他們利益最大化,存在根本矛盾。

雖然還沒有到達古典時代士農工商,商落在最後一位的狀況。近年來神州西部為首的所有的治理變革都在限制商私主義。

絲綢派系商私們覺得,目前阻止不了西神州變社,就必須要趁著這次寰宇大戰,作最後一波努力。

亦如當年,神州冠氏復辟,也是依靠海外雄厚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