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時空時代的文化(第2/3頁)

衛鏗瞄了瞄這個精靈,嗯,胸大,腿長,肩如玉,恥骨~咳咳咳……

衛鏗不知道的時候,在選隨從的這段過程中,自己所有細節也都被監察者空間的工作人員們反復掂量著。

不少年輕的監察者對著衛鏗某些的小動作“抿嘴輕笑”,當然亦或是對精靈女王的表現略帶“不屑”。

呵~

這裏面,

有一個衛鏗不懂,

但是當代(二十八世紀)已經普遍流行的社會觀念。

近古時代的衛鏗放在現在都是老古董了。

主世界在二十八世紀,社會上男女關系已經出現了全新的變化。

長達五十年的義務教育,某種程度已經違背了人類自然生理萌生“少年情竇”的基礎。所有孩子的出生都是在父母四十五歲以後,通過人工方式出生的。

“無條件隨機匹配”的模式下,人類想要一個孩子,往往是在基因庫中隨機匹配另一個數據序列的異性基因細胞,來繁育下一代。

之所以采用隨機,是為了確保基因多樣化,防止社會中的從眾潮流影響人類繁衍。

因為有這樣的假設:萬一某個時期互聯網突然流行起來奶狗男主,引起了女性跟風式追求,而男性那邊喜歡蠢蠢的,但是百依百順的女主。

如果讓這樣的選擇變成人類繁衍的決定因素。那麽人類未來可能應對不了生存。

不得不說,人類的小孩子有時候有令人很討厭的性格,例如虐待小蟲子、放火,都是進化過程中帶來的進攻欲望。如果失去了這種令人討厭的性格,固然會變得很可愛,但是——人不是寵物,依靠邀寵來存活的基因,不利於種族延續。

【當然,即使是隨機,也不是完全隨機,例如族裔就不可能隨機。東亞戶籍只能挑選東亞戶籍,才能享受養育下一代的各項福利。——繁衍說到底還是自私的。】

繁衍隨機匹配的盛行,是來自於近古時代,物質主義對家庭的破壞。

自近古時代結束後,人們對男女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趨向於群體分化,古典愛情理念早就不知道甩到那裏去了。

繁衍是一種義務,一種衰老時有所寄托的情感陪伴,伴侶往往是一種過剩的義務,因為男女青年追求獨立。

近古時期,男女相處之間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資源,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繁衍。

不缺性的男追求大量遊戲,以及不缺錢的女,由於有獨立工作,無車貸、房貸壓力,全力釋放消費潛力。

雙方在青年時期結合過程中都消耗了太多的個人自由的空間。伴侶的成本之高,除非真正有伴侶需求的癡男怨女來承擔,否則常人承受不起。

並且當時電視劇作品也都大放愛情,造成了“癡情”是常態的錯覺概念,潛在默認了對方會支出癡情的成本。所以直接造成了繁育率跌至谷底。

在23世紀,人造子宮冒出來後,繁衍率解決後,愛情也越來越縹緲了。

到了27世紀中葉的時候,大位面開拓時代。——對稍微上進的人們來說,隨機匹配是不行的,繁衍還是得選擇。

經歷了幾個世紀,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仍然是年輕的單親爸爸媽媽們面對的史詩級困難。

所以呢,這催生了尋找優秀基因的潮流,以及最好能聯系上和這孩子腦袋瓜相同的另一半來協助。(有時候只有親爹媽才知道自己孩子的腦袋瓜到底是傻、還是裝愣,因為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

主世界社會制度中,只有達成實質伴侶需求,才能選擇對方的基因。

第五十七套民法典,在穿越這個特殊職業中有這樣的規定:

監察者和穿越者的匹配時間達到一定程度,則是被定義為實質伴侶。

用遊戲來理解,只要刷完了“任務”後,就被定義為“好感度足夠了”,然後就能夠定義為可以選擇對方基因的權限。

請注意,這種伴侶條件的達成沒有定為1:1。可以形成網狀的關系。

也就是說,你履行了法定婚姻1:1。但也許你被很多人刷成了伴侶,你的基因被這些異性自由選擇。

而衛老爺這兒,現在有一個團隊伺候著的,一整個團隊都刷到了權限。

哦,有關達成“實質伴侶條件,就能要到基因”,這一看就不是東方本土能衍生出來的制度,嗯,而是地中海文明圈的文化影響。

主世界地中海文明那邊海洋系的社會家庭,變得要更面目全非。

塞恩斯的那個時空一族到底是怎麽來的?

並非傳統的宙斯種馬故事,而是在21世紀婚姻道德沒有打破的基礎上,在新事物上的突破。

地中海系女士們比東方菇涼們要開放多了。

她們不打招呼,直接將下一代養育成人,然後朝著仰慕者炫耀,可能還約個炮。後來這麽一批孩子也最終與y染色體的原體(父輩),形成了實質性的父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