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陌生的熟悉(第2/2頁)

方圓把馬燈熄滅,躺下了就睡了,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天沒亮他就起來了,因為他要在天亮之前把粥熬好。

因為天亮以後生火,煙氣會引起別人的注意,至於說為什麽不怕火光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個根本不需要擔心。

這裏雖然都是殘墻斷壁,但是有很大一片,完全可以把火光給遮擋著,方圓又不傻。

粥做好以後,方圓又把火灰給埋上,一是怕火被風給吹進蘆葦蕩。二是掩埋痕跡。

這次方圓沒有在外面吃,而是端著飯盒進了菜窖,在菜窖裏美美的把粥吃完,然後揣著兩個土豆就出去了。

今天的天氣比較好,方圓要出去轉轉,最起碼要弄清楚這裏是什麽地方。

他知道這裏是帝都,但這裏是帝都什麽地方他就不知道了,所以他要弄清楚,這是方圓前世的一個習慣。

特別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就算是什麽事都不幹,也要先把附近給摸透。

方圓順著工廠的院墻往東去了,因為往西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蘆葦蕩,只有東邊可以看到房屋。

這家工廠的院墻,方圓目測了一下,從東頭到西頭,差不多有六七百米長,他所在的位置,靠西一些。

四百來米的距離,十幾分鐘就走到頭了,這個時候方圓發現,工廠東邊好像是個街道。

因為這裏有很多的房子,之前院墻給遮住了,方圓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部分房屋,現在來到工廠東頭,沒有什麽遮擋了,他也就看清了。

工廠的東邊就是一條馬路,其實就是一條水泥路,而且是很窄的那種,不過在這個年代,能修一條水泥路已經很奢侈了。

估計也是因為這家工廠,順著馬路往南走,大概走了七八分鐘,工廠大門出現在方圓眼前。

在大門的正上方,有一條用紅布做的條幅,上面貼著用黃紙寫的這個年代獨有的標語。

同時方圓也知道了這是一家什麽工廠,清河毛紡廠,沒錯!就是清河毛紡廠。

清河這個地方方圓還是知道的,在後世這裏可是很有名氣,這麽說吧!這裏雖然後世在北五環以外,但他的房價甚至比北四環附近還高。

但是在這個年代,這裏只是一個公社而已,清河公社,絕對算得上郊區中的郊區。

現在的帝都,東南西北四個門,分別是東邊的建國門,南邊的永定門,西邊的阜成門,北邊的德勝門,出了這四個門,就屬於郊區了。

而清河就在帝都的北邊,離德勝門十二公裏左右,如果在後世,騎輛電動車,十二公裏分分鐘就到。

可是在這個連自行車都稀有的年代,這十二公裏就有點遠了,走路的話,就算是個成年人,也需要兩個多小時,這說的還是半路不能休息的情況下。

所以這裏現在絕對算得上郊區中的郊區,知道這是什麽地方,方圓心裏就有底了。

雖然現在的清河和後世很不一樣,但大概還是有點輪廓的,最起碼不會讓人感覺到太陌生。

別忘了方圓前世可是在帝都十幾年,帝都還真的很少他沒有去過的地方,特別是清河這邊,因為從市裏出發,很多旅遊景點都會路過這裏。

比如八達嶺長城,十三陵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別的景點,其實就一個八達嶺長城,就已經足夠了,因為很多人來帝都旅遊,第一個要去的就是八達嶺長城。

現在的清河公社只有一條大街,就是從毛紡廠東門一直往東,這條街就算是在後世,也是清河的主要街道。

整個公社的人,都是住在這條街道的兩側,這條街道很長,從西頭到東頭,差不多有兩公裏。

這在後世可能不算什麽,但是在這個年代,這已經算是很長的街道了。

其實之所以有一條這麽長的街道,還是因為毛紡廠,在毛紡廠沒有搬過來之前,這條街道也就東頭那一小截。

為了毛紡廠裏的車輛出行方便,才把路修到毛紡廠大門口,然後附近的人就在馬路兩邊蓋房子,就形成了這一條比較長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