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瀚州

春耕之後,王猛率兩萬步騎南下廣陵,震懾吳會豪強。

鴻臚司集合五百三十一名骨幹提前奔赴會稽。

北面,桓石虔率軍驅趕七十多萬頭牲畜返回代州,一時間朝野無不振奮。

歷年以來,就屬於此次北征收獲巨大。

七十多萬頭牲畜,足以覆蓋此次出兵消耗的錢糧。

原本代國還有諸多財貨,都被李儻私自賞賜給北征將士,兵部頗有微詞,上了一道委婉的奏折,參奏李儻,被李躍留中不發。

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躍趁熱打鐵,鼓勵百姓遷徙北海,每戶五百畝牧場或者林場,不論子民庶民還是僮民奴隸,都可以去,子民賜以六等軍功爵官大夫,庶民四等爵不更,僮民一等爵公士,奴隸去了可以轉為庶民。

不過李躍也設置了前提,願意去的的僮民和奴隸,都會進行背景調查。

鴻臚吏也全天候的宣揚北海之富足,還編了幾句順口溜: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牛羊成群擠柵欄,一年到頭有肉吃……

草原的地理環境是南北兩邊水土肥沃,中間缺水成戈壁沙漠。

北海水源充足,周圍都是林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要什麽有什麽,除了冷一點,其他全是優點。

讓李躍沒想到的是,人數占絕大多數的庶民、僮民不願去,反而是奴隸和子民極為踴躍。

前後有七百戶子民,兩千一百戶奴隸願意遷徙北海。

戶部特意為他們準備了馬車和糧草,路上有斥候的接應,還有驍騎軍護送。

兩千九百戶,一萬三千余人,看起來少,其實在漠北已經算得上一個中型部落,在內地也是一個中等縣的規模。

沒辦法,這年頭哪裏都缺人。

能去的奴隸都是經過挑選的,大多是並州匈奴和遼東鮮卑,早已完成漢化,全都去了漢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能有這麽多人去,已經非常難得了。

加上戍守的將士,鼓勵他們多娶多生,幾十年後人口就會漲上來。

李躍還下令今後國中重刑犯,除了實在罪大惡極之人,以後都流放北海。

“子民是響應父皇號召,奴隸則是為翻身。”不知不覺間,李儉蓄起了胡須,讓他看起來越發穩重,處理政務也得心應手。

大梁除了兵權還掌握在李躍手上,政務基本交給李儉和王猛。

子民是梁國的核心,相當於李躍的部曲,自然響應皇帝號召。

奴隸什麽都沒有,北海直接給地,他們趨之若鶩,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最願意改變現狀。

“那僮民和庶民為何不去?”李躍問道。

“僮民、庶民手上都有田地,在大梁熬了這麽多年,自然不願北遷。”李儉的解釋倒也合理。

“今後海軍捕到的俘虜一律改送北海,有了城池,就能站得住人。”

“青州以前有個北海郡,如今漠北亦有北海,兒臣建議不如改設一州,以便瀚海都護府管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設立州縣,以後就是大梁的合法疆域。

別管這個州以後發展怎麽樣,先把架子搭起來再說。

李儉在政務上極有長進,眼光也長遠。

不過李躍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一個合適的名字,肚子裏的墨水本來就不多,登基之後,不是砍人去了,就是在後宮忙著繁衍生息。

“既然是你提起的,就由你取名。”李躍當起了甩手掌櫃。

李儉也沒推辭,“北地遼闊,浩瀚如海,不如就叫瀚州,轄境燕然山以北,鮮卑山以西,整個北海。”

“可。”李躍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瀚州人口只要增長到十萬左右,就能將草原壓制住。

草原任何勢力崛起,首先要先擊破瀚州,等於是中原的一塊屏障。

遼東這麽多年建設的七七八八,下一步就靠擄掠而來的奴隸建設瀚州。

“父皇是否要對豪強動手?”李儉忽然換了一個話題。

“你如何看出?”李躍笑道。

“令君率兩萬步騎南下廣陵,分明是壓制吳會豪強,升薛強為北庭都護,是分薛氏之力。”

若說北國武力哪家強,肯定是河東三薛。

範陽盧氏、中山劉氏強在士人中的聲望,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強在錢糧廣勝,富可敵國,但若論武力,必然是河東薛氏。

從劉聰石勒時期,便建塢堡而自守,拒絕前後趙、氐秦的拉攏,在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獨善其身。

歷史上,西燕慕容永殺王猛之子王永奪並州,薛強大怒,率宗族於陳川大破慕容永,後秦、北魏都對薛氏極盡拉攏之能事。

眼下天下一統,薛氏就有些過於顯眼了。

其勢力遍及河東、馮翊、西河三郡,屁股後面還跟著裴、柳、衛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