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2/3頁)

元丞相脫脫為了治理黃河,征召了百萬民夫,最後搞出了滅亡元朝的紅巾軍。

胡宗憲之所以遲疑,就是因為宋這個教訓。

因為超出百姓負荷的超級工程覆滅的朝代,還有大運河的締造者,隋煬帝楊廣。

再往前說,二世而亡的秦朝,其滅亡原因也因為多個同時開工的超級工程。

所以在元亡之後,大明雖然也看到了黃河從淮河入海的巨大弊端,但是依然不願因組織大工程修黃河,也就是做些修修補補的清淤工程。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張居正時期由潘季馴主持的黃河工程,其實也就是個修補清淤的工程,並沒有改變黃河經常泛濫的格局。

最後還是在清鹹豐五年,黃河在河南蘭陽北岸銅瓦廂決口。

黃水先流向西北,後折轉東北,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

最後還是靠著黃河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了從渤海入海,這才解決了淮河長期黃泛的問題。

蘇澤指著地圖說道:“倒不是要太多的民力,用山東的西漢故道,將黃河引入大野澤,再將大野澤連同大清河,黃河就可以改道入渤海了。”

蘇澤又說道:“只要能分開黃河和泗水,那淮河就不容易泛濫,淮河中的含沙量也會降低很多,這時候再清理漕運,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在場的潘季馴也隨之激動起來。

這份計劃是蘇澤親自擬定的,但是很多細節都是潘季馴完善的。

治理黃河,可以說是所有水利官員的最高夢想。

對於胡宗憲來說,和治理黃河的功績相比,區區治理錢塘江塘災根本算不上什麽。

而且蘇澤的目標不僅僅是疏通黃河,而是要讓黃河改道!

蘇澤要治理的是黃河,而不是京杭運河!

蘇澤很清楚,在鐵路出現之後,運河的重要性會降低。

而淮北這大片的平原,如果沒有黃河泛濫的困擾,就會變成沃野千裏的大糧倉!

與其治理運河,不如直接治黃!

胡宗憲緊接著冷靜下來,他擡起頭看向蘇澤問道:“大都督,你要改道黃河,可是如今山東可還在明廷的控制下啊?”

胡宗憲擡起頭看向蘇澤,難道東南已經準備攻打山東了?

山東是京畿的屏障,如果蘇澤真的攻打山東,那京師的皇帝還能睡得穩嗎?

蘇澤笑著說道:“這當然是長期的計劃,而且要改道黃河,還需要在河南等黃河中遊入手。”

“大都督府現在的計劃,還是先做水文勘測,分流泗水的泥沙。”

胡宗憲這才松了一口氣,他擔心蘇澤太年輕,軍事上和民政上都操之過急,犯下隋煬帝那樣的錯誤,總想要將幾代才能完成的事情放在一代來做。

不僅僅是胡宗憲,潘季馴也勸說過蘇澤,改道黃河的難度實在太大。

不過蘇澤心裏也知道,但是這種大型工程往往是越早做越容易。

剛剛鼎革的國初時期,人力動員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是最低的,這時候官員也相對清廉,百姓也願意聽從官府的命令,物價也會比較低。

等到時間久了,利益板結,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也會指數倍上漲,那時候再想要做就難辦了。

就比如宋朝的燕雲十六州問題沒有解決,北方防線始終不得安寧,最終也亡於北方遊牧民族之手。

相信子孫的智慧,最後子孫又相信子孫的智慧,事情就徹底辦不成了。

蘇澤當然也想要盡快結束國內的戰鬥,可如今東南實在是擴張不動了。

林默珺的第一旅要維持龐大的海疆,不僅僅要維護東南沿海安全,還要控制天津、登州等北方港口,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向大員島、瓊州島組織移民,這點艦船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可是灑在茫茫大海上不過就是滄海一粟。

此外戚繼光已經到了廣西,正在籌備征兵攻打安南的事情,這同樣要求第一旅的艦船護送登陸船。

可是水師這個東西,不是大規模征兵就能爆出來的。

福州水師學堂的培育體系已經很完備了,可就算是這樣訓練海上軍官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除了軍官之外,水手的缺口也很大。

蘇澤準備在廣州建立一座水兵學堂,專門培養水手,用來填補越來越大的水師缺口。

要知道第二旅如今總共也才五千人,能夠使用的戰船也才二百艘,這其中能在外海作戰的遠洋帆船總共才不到三十艘。

而此時歐洲的海上強國,光是一支遠洋艦隊就不止這個數字。

水師建設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除了水師,陸軍也缺額的厲害。

林良珺的第二旅如今在攻略江西,江西這些府縣攻打起來沒什麽難度,但是江西周圍山區的那些土匪,還有一段治安戰要打,林良珺三天兩頭給蘇澤寫信,抱怨人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