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2/3頁)

白知府疑惑的問道:“現在安南正在了內亂吧?應該管不到廣西吧?”

譚綸點頭說道:“如今安南正是南北爭霸的時期,南方後黎朝權臣鄭檢,正在進攻安南北部的莫朝。”

白知府問道:“安南在強盛的時候,確實窺探過廣西,但是現在安南無暇他顧吧?我聽說安南南北朝都往明廷派遣使臣,請求明廷冊封呢,近些年可是恭順的很。”

譚綸說道:“我的意思是,廣西瑤亂並不是安南挑唆,但是正因為安南的例子在這邊,廣西土司才有自立的想法。”

“那些叛亂失敗的瑤人,也有不少會逃入安南,等到明軍撤退再次返回家鄉,這也是廣西瑤亂百余年始終不得平定的原因之一。”

白知府看著譚綸,總覺得他這話似乎怪怪的,但是好像理由也很充分。

“譚總督,您要介入安南事務?”

譚綸點頭說道:“安南是明廷的藩屬國,又不是我們東南的藩屬國,又沒有向大都督府稱藩,為何不能介入?”

“而且安南產糧,安南南部的占城更是中南稻米的中心,若是能夠收復安南,那兩廣用兵再也不會缺糧了。”

譚綸轉過話鋒說道:“一切計劃都要建立在打勝仗的基礎上,就看俞旅長在廣西打的怎麽樣了。”

白知府也點點頭,邊疆問題只能靠硬實力,硬實力不夠再好的戰略也沒辦法。

就在東南在南方備戰廣西的時候。

十一月一日,北方九邊,大同。

打著新任清遠伯李煒家旗幟的商隊,來到了九邊的大同貢市。

只不過堂堂清遠伯,是不會親自來貢市做生意的,這支商隊的主人是侯平,他是花費了三百兩銀子,從李煒手上買到了貢市資格,就拉著貨物來到大同。

看到清遠伯家的旗幟,周圍的商隊都露出厭惡的表情,侯平不以為然。

在大同開貢市的時候,能在貢市貿易的資格是朝廷榷賣的,也就是通過拍賣而確定的。

只有十三家商號高價拍下了貢市資格,每一家都是花了大價錢的。

當時朝廷也通過榷賣貢市的資格大賺了一筆。

在別人都花大價錢榷買了資格之後,強行塞進來一個李煒,自然是侵犯了其他家的利益。

而更讓其他商號沒辦法接受的是,清遠伯李家竟然公開競賣貢市資格,只要給幾百兩銀子,就可以掛著李家的名義參加大同貢市。

這十三家商人立刻聯合起來,向大同貢使抱怨李家的作為。

但是清遠伯是什麽人?是當今皇後李氏的父親,是太子的外公,一個小小的大同貢使又能將李家怎麽辦?

更不要說大同貢使的油水豐厚,他又是上皇任命的,現在巴結李家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得罪李家呢?

結果是就是大同貢市中,打著李家旗號的商隊越來越多。

侯平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大同了,上一次他帶來的貨物不多,但是也大賺了一筆,這一次侯平直接將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從天津購買了一批茶葉,全部都運到了大同來賣。

至於為什麽在天津買茶葉?自從東南新軍撤出京畿之後,卻留下了大沽棱堡控制大沽口。

天津城外,很快就出現了一個東南貨物集散的集市。

這個集市還有東南的稅吏在集市上收稅,集市的規模要比當年侯平去的登州碼頭集市還要大,貨物比登州還要齊全。

從棉布棉衣、茶葉、瓷器、絲綢、烈酒到肥皂,鯨油燈這些新玩意兒,集市上應有盡有。

這一次侯平還帶來了一種新的貨物,這也是東南剛剛出現的特產,迅速風靡北方。

這個東西名叫火柴,小小的一個盒子,只要輕輕擦動紅色的火柴頭,火柴就能點燃。

有了火柴之後,生火可要比以前用火石方便多了!

火柴幾乎是一夜之間就進入了京師千家萬戶,聽說現在宮裏生火點蠟燭都用上了火柴。

對於天津這個集市,大明朝廷表現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侯平從清遠伯那邊聽來的消息,朝廷想要關閉天津這個市場,但是又忌憚東南賊在大沽的兵力。

最後朝廷的辦法,就是在這個市場旁邊也設立了一個稅卡抽稅,你征我也征!

侯平的貨物就被征收了兩次稅,不過只要能在大同賣出去,他這一趟肯定是賺錢的!

侯平的貨物中不僅僅有茶葉和火柴,還有一些蒙古人訂購的特殊貨物。

明廷在大同的貢市,並不是所有貨物都可以交易的。

大明商人能夠出售的,就是茶葉、瓷器、絲綢、日用品這類貨物,鐵器、武器和火藥之類的是嚴禁出售的。

而蒙古那邊,大明商人也只能收購馬、毛皮這些商品,其他商品也是禁止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