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留下的伏筆(第2/3頁)

原本楊博已經想要辭官回家了,但是見到大沽的東南新軍真的撤退了,反而又眷念起內閣首輔的位置來。

既然蘇賊都退了,當一段時間內閣首輔過過癮也好!

楊博喜滋滋的上任內閣,手裏沒有兵權的高拱只能屈居於下。

此外皇帝的老丈人,正式成為國丈爺的李皇後父親李煒,也被冊封為清遠伯,李煒的兒子也獲得勛職。

因為京師權貴的倉皇出逃,太原兵變中又死了不少人,比如倒黴的成國公一家都被憤怒的士兵殺光了。

皇帝幹脆將成國公的府邸也拿出來賞賜忠義伯毛穆,又將京師幾個好的公爵府賞給武將,就連要離開京師的李成梁也獲得了一座伯爵府。

府中還有留守的,自然被這些新貴驅趕出去,這些新貴都是手上有兵的,自然對這些舊貴毫不客氣。

不少人還跑去順天府告官,自然是沒有人敢於受理。

楊博則被賞賜了嚴嵩的府邸,當年徐階擔任首輔之後,沒有搬進嚴府居住,這些日子一直空著。

高拱倒是謝絕了這些賞賜,只是要了一間靠近皇宮的小宅子居住。

高拱作為內閣次輔,管著吏部,又要兼任戶部的差事,他剛剛上任就差點氣暈過去。

蘇澤在離開京師的時候,將吏部中存放的吏部奏議,官員磨勘(履歷),吏部公文和档案全部搬走了。

高拱一上任就遇到了一個棘手之極的問題,新朝的這些官員全都沒有人事档案!

這些當官的過去的任職經歷,考評結果,上級評語這些東西也全部都沒有!

有些因罪降職的,或者能力差被處分的,這些記錄統統沒有了!

更誇張的是,這些人到底是不是他們聲稱的身份官職,這些都完全無法核驗!

高拱不僅僅是頭疼了,冷汗更是冒了出來。

隆慶皇帝登基之後,召集留守在京師的官員,一下子冒出很多人來報道。

可是如今吏部的档案全部都被蘇澤帶走了,吏部根本沒辦法核驗這些人的身份。

這其中有沒有蘇澤留下來的間諜呢?

肯定有!蘇澤此人最擅長的就是用間,可是如今根本無法核對這些人的身份!

高拱只覺得頭疼,他只能召集吏部的官員,對著他們說道:

“吏部档案遺失的事情千萬不能傳出去,另外以吏部的命令,讓所有官吏自書履歷,將何時中舉中進士,哪一年擔任何官何職全部寫下來,再找三人佐證簽字畫押才能重新出來做官。”

吏部的這些官員面面相覷的說道:“高部堂,這麽吩咐下去大家肯定都知道吏部的官档遺失了啊。”

高拱也是頭疼的說道:“這事情也是瞞不住的,特別是朝廷要職一定要讓他們書寫清楚,需要有人佐證才能復職!”

京師那些清流官員,六部主事一級的官員,高拱還能勉強的記住一些。

畢竟一年的進士就這麽多人,大明朝的官員又尤其看中出身,進士及第的只要找到同年,基本上都能認識。

但是京師那些冷僻衙門的官員,還有各衙門辦公的小吏,這些根本沒辦法甄別。

果不其然,吏部很快就揪出了幾個連字都不會寫的冒充吏員,這些家夥根本就是京師街頭的市井無賴,隨著新皇登基不知道從哪裏搞來的官吏服飾,想要渾水摸魚當上官吏。

而也如同高拱所預料的那樣,京師情報站站長陸添壽已經通過各種辦法,將不少人安排進入了明廷各衙門中。

吏部的档案全部都在東南新軍手上,他安排的都是一些冷僻部門的官吏,再找到一些人互相作保,很輕易的就混入了混亂的明廷。

這些官吏的級別都不高,但是往往也能接觸到重要的情報,而且安排他們進入明廷衙門辦公還能多領一份薪水,自然是非常的劃算。

如果說吏部只是大麻煩,那戶部就是災難了。

京師的所有土地黃冊,宅契,府庫內賬目全部都被蘇澤帶走了!

現在的情況是,整日裏都有人在順天府打官司,說別人侵占自己的房產土地。

可是無論是戶部還是順天府,還是京師各縣衙門,全部都沒有底賬,根本無法確定這些土地房產的歸屬!

特別是蘇澤在京師還分過一次田,這些土地都已經種過一輪土豆了,京師百姓根本不肯將這些土地讓出來。

這其中自然也有假冒了各種田契房契的奸滑之輩,想要乘機侵占別人的土地。

而更麻煩的是隨著隆慶返回京師的官員中,也有不少人的房子被占了,土地被分了,他們也都在等著拿回自己的房產土地。

還有一些太原兵變後逃回京師的權貴子弟,他們也都拿著逃難之前帶出去的田契來要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