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文學技能Lv10(第2/3頁)

後來這支倭寇又入侵平湖,被俞大猷擊敗,然後就是俞大猷追擊到浙閩交界,坐視他們向福建而去。

這場戰鬥之後,汪直向大明表了忠心,但依然沒有得到大明朝的信任。

胡宗憲還勸說汪直去杭州見杭州巡撫王本固,可是王本固卻突然逮捕汪直,汪直入獄大喊:“吾何罪?吾何罪?”

入獄之後,汪直還向皇帝上呈《自明疏》,建議和福建一樣設立市舶司,重開倭國的朝貢貿易,就能倭亂自解。

在蘇澤看來,明廷出爾反爾,先詔安汪直又逮捕汪直是一部昏招。

汪直歸順的時候不一定是誠心誠意的,但是歸順後還是幫著明廷攻打了老下屬。

這一戰中汪直嫡系手下要麽戰死,要麽跟著毛海峰重新做倭寇,這也是後來大明朝廷出爾反爾的原因,汪直嫡系盡喪,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可即使如此,這也讓那些想要歸順的倭寇徹底死心,汪直被逮捕之後,毛海峰取代了他的位置,再次帶領倭寇肆虐東南。

而這一次朝廷又自斷一臂,因為黨爭而逮捕俞大猷這樣的良將,也讓更多抗倭志士寒心。

蘇澤對著方望海說道:“嶽父大人,我去一下京師,看看能不能找到人營救俞世伯。”

方望海本來想要說些什麽,可是張張嘴也說不出話來。

這半年來,他這個南京戶部侍郎也做的戰戰兢兢,他在內閣中沒有靠山,也是純粹靠著做事上來的,在京師也沒有關系。

更重要是方望海沒有加入任何一派,只是做著自己的事情。

如今想一想,他在京師竟然沒有能夠說的上話的人。

蘇澤反而說道:“嶽父大人不用擔心,我在京師也認識些人,小婿和福建市舶司的陶公公交好,陶公公的幹爹是李芳李大珰,還有上次來南京的幾位東廠公公,想要打探點情況應該不難。”

方望海想了想說道:“我在京師還有幾名同年,我給你寫幾封信,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那就多謝嶽父大人了。”

“一家人,哪裏的話,等你上京之後,就讓蘭兒帶孩子回家裏住,也有個照應。”

“這就最合適不過了。”

現在出發,就不能在南京過年了,方若蘭雖然有些依依不舍,但還是給蘇澤準備了行囊。

京師的元宵之前都是不辦公的,這也就意味著俞大猷還沒這麽快被審判,這倒是給蘇澤提供了緩沖時間。

在揚州和林默珺以及俞大猷的兒子俞咨臯匯合,然後拿著方望海的手令,乘坐漕運船只北上京城。

京師。

張居正從翰林院回來,還沒到家門口,就遇到了剛剛從裕王府出來的高拱。

“叔大兄!”

張居正看到高拱,就知道這位又是過來蹭飯了。

從張居正去年返回京師以後,高拱就對這個後輩非常喜愛,兩人雖然年齡相差了十二歲,但是高拱將張居正視為志同道合的好友,經常在空閑的時候找張居正討論時政。

張居正今天看了一天的文獻,不過還是打起精神拉著高拱進了宅子。

張居正的妻子早就對高拱的拜訪見怪不怪,笑著帶著侍女去準備晚餐。

張居正的妻子已經點燃了書房的暖爐,高拱不無嫉妒的說道:

“果然娶妻娶賢,我家中那悍妻哪會有如此的心思!”

吐槽完了妻子,高拱說起了正事:“俞大猷押解進京了。”

張居正皺起眉頭說道:“這麽快?”

高拱點頭說道:“走的漕運,是錦衣衛趕了路。”

高拱看向張居正說道:“這件事,叔大的老師徐閣老應該最清楚。”

張居正做庶吉士的時候,翰林院的教習是徐階,所以徐階和張居正有師生之誼。

而高拱和徐階的關系則生疏一些,他們只能算是都支持裕王的政治盟友。

這次俞大猷下獄的事情中,清流顯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參奏俞大猷的言官中,也是以清流為主,作為清流領袖,徐階是不可能不知情的。

果然張居正沉默了起來,今年以來,他就頗得徐階的信任,經常被徐階帶在身邊做事,參加和清流有關的聚會。

相比之下,脾氣耿直的高拱,雖然也算是清流,還是裕王的講學,卻進不去清流核心圈子。

官場文化,就是這種圈子文化,你是圈子裏的人,即使官位不高,日後也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而和之前的戶部尚書方鈍這樣,就算是有職位有級別,但是混不進圈子,也只能圈地自萌,一旦失勢就會被連根拔起。

張居正的職位不如高拱,但是在清流圈子中更靠近核心,所以高拱才來找張居正打聽消息。

看到張居正不說話,高拱又說道:“俞大猷於大明是有功勞的,他從福建到浙江,屢敗屢戰,為國負傷多次,這樣的人不能害了,這樣會寒了天下武將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