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將鑄新錢(第2/3頁)

如今李芳出了風頭,最不高興的自然就是陳洪了。

陳洪低著頭,不表露出自己的神色,心中卻對李芳和黃錦的關系更加懷疑,這兩個家夥是不是有了什麽秘密交接協定?

到底是什麽事情,能讓那位一直靜修玄功的皇帝這麽激動?

不過作為消息靈通的秉筆太監,陳洪第二天就知道了原因。

福建鑄幣督辦太監進獻新幣,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皇帝命令李芳將陶太監的鑄幣法和新幣送到戶部,戶部對於新錢也稱是,認為新錢質量上乘,可在福建先鑄以觀後效,若是福建能通行則可以推廣到全國。

皇帝立刻下詔,命令陶太監督辦新錢,並且允許他調用整個福建的礦監、鐵廠和工匠,務必要疏通福建錢法。

不僅僅是宮內震驚,宮外更加震驚。

正常的國策,都要經過內閣票擬,送交科道審訂,然後司禮監票擬發往六部執行。

這套程序自然是為了用級別低的言官制約內閣,體現了洪武爺“以小制大”的優良傳統。

這次皇帝“夥同”戶部就下令鑄造新幣,內閣卻不吭一聲,這讓言官們非常憤怒,這等於是皇帝繞過了科道直接下旨辦事,而且還是鑄造新錢這種大事!

科道言官開始引經據典,從先秦以來的錢法說到了本朝的錢法,紛紛抵制皇帝要鑄的新錢。

這些言官們很快發現,這次皇帝鑄造新錢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將幾個帶頭上書的給事中和禦史貶出了朝堂,他們很快發現風向不對了。

高地防禦塔血太厚,沖不動!

既然皇帝沖不動,那科道就只能沖嚴閣老了。

科道言官調轉方向,開始彈劾嚴閣老不能勸諫君上,讓皇帝派遣太監出去鑄幣擾亂錢法。

躺槍的嚴閣老也傻了,人在內閣坐,鍋從天上來。

不過嚴閣老可不是紙糊的,他迅速組織人手反擊,又利用自己吏部尚書的權利,迅速調整了幾個關鍵職位,將這一次言官沖塔給打了回去。

陶太監也不知道,自己一封請鑄新錢的密揭,竟然引起了朝堂這麽大的爭鬥。

不過他這個太監就算是知道了,也只會笑著看這些大臣狗咬狗吧。

千裏之外的福建自然還沒有感受到朝堂的風波,陶太監只是焦急的等待宮裏的回信。

而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朝廷要廢宋錢的消謠言在福建上下傳開了。

大明朝的錢法經常反復,許多老人都聽說過朝廷廢錢的傳說。

而且福建本身用的就是宋錢,加上陶太監這個宮內的督辦鑄幣太監來福建的消息傳開,更引起了福建民間的恐慌。

家裏有存銅錢的人家,紛紛想辦法將銅錢換成更加保值的銀子。

銀價飛漲,銅錢飛跌。

以銅錢為主要貨幣的普通百姓財富被劫掠,而那些有存銀的大家族,或者提前得到風聲用銅錢換銀子的家族,都從這場貨幣危機中大賺了一筆。

不過這些大家族手裏捏著銅錢,卻還等著再賺一筆。

他們在等待朝廷鑄的大錢,每次朝廷鑄錢,都會強行命令銅錢和銀子的比價,要求市場上按照這個比價交易。

回收舊貨幣,強行使用新幣,是為了推行新幣的常見操作。

這時候這些掌握了銅錢的大家族,就可以跟著官府私鑄新錢,然後拿著新錢去搶劫其他人的財富。

對於黃時行這樣的消息靈通的豪紳來說,這次鑄錢就是雙贏,豪紳們贏兩次,贏麻了。

在第一次宋錢大跌的時候,蘇澤寫信給林默珺,讓她不要在這個時候用銀子換錢。

蘇澤還給背山村、孫典史家等長寧衛附近幾個莊子的人寫信,讓他們不要胡亂花銀子。

在這場舊錢貶值的恐慌中,眾人還是選擇相信了蘇澤,沒有動用手裏的銀兩。

這場朝廷廢舊錢謠言引發的騷亂還在繼續,等到了六月份的時候更是席卷了福建全境。

這場狂歡中,黃時行將自己這一房手上的白銀,全部都換成了銅幣。

除此之外,黃家在城外的莊子裏,堆滿了開爐用的煤炭,黃時行還請了好幾個懂得鑄幣的匠人,直等到朝廷發行的新錢面世,就立刻跟著仿制!

整個六月,蘇澤一直在縣學讀書刷科舉技能,其他學子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縣學讀書的生員中,自然是寒門子弟居多,他們不像黃家那樣這麽大的膽子,有能力私鑄新錢。

但是找到認識的大家族入股,請別人帶著自己賺一筆,這還是能做到的。

按照黃時行請來的算學先生估算,若是操作好了,手上這筆銅錢就能翻個三倍四倍的利潤,將花出去的銀子,成倍賺回來。

這期間韓歷和於宗章還找到蘇澤,說自己有路子可以賺錢,問蘇澤要不要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