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末世的拯救之法(第2/3頁)

李然聞言,不由是如醍醐灌頂一般,又是誠懇問道:

“先生醫術超絕,絕非世間凡醫可比。還請先生賜教,究竟何為治亂之法?”

只見醫和又是獨自坐了下來,並是往火堆中又添得一些柴火,並是淡然一邊言道:

“呵呵,若以天道觀之,倒也無他,唯‘無為’而已。既是民生凋敝,便只予民休養生息,並誘之以小利即可。正所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以在下愚見,此即為拯救季世之法了。”(季世:末世)

李然聽罷,又是為之一怔。

很顯然,醫和這是借此談天說地的方法來暗示祭樂的狀況。

而讓李然所驚的,倒也並非是醫和的這一番高談闊論,而是驚的醫和對於祭樂身體狀況的評估。

顯然,如果是依照醫和的這一番給藥方略,豈不是說明祭樂的疾病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李然本欲再追問確定一番,話到嘴邊,卻又頓覺是毫無必要。

只因醫和其實已將此理說透,他若再問得一遍,未免是會有聒噪之嫌。

於是,李然只躬身向醫和是行了個大禮,並是感激言道:

“今日聽得先生高論,實乃有幸。且是有勞先生費盡心力替內人診治,然實是感激不盡。”

醫和苦笑搖頭。

“呵呵,少主又何必如此客氣,少夫人的病其實是有些棘手。在下也只恨自己是才疏學淺,能做的實是太少……”

“先生醫術冠絕天下,先生若是都覺棘手,別人只怕更是束手無策。”

“哎……在下也唯有盡力而為吧。”

李然憂心忡忡的從醫和處離開,其實還不單單只擔心祭樂的病情,似乎魯侯稠的病也是有愈發嚴重的苗頭。

尤其是自從他回了鄆邑之後,他自知闖下大禍,一時更是心結難解。

上次醫和便說魯侯稠其實就是心結致病,若心結得解,病情自愈。但是如今舊結未解,更添新症,情況恐怕亦是大為不妙。

……

隨後,李然便是找到了孫武,而孫武正在和公孫青身著甲胄親自巡視,見到李然,這才一起回到屋內。

李然問及如今的情況如何,孫武眉頭一皺,嘆了口氣。

“這陽虎倒也是頗知兵事,其有意圍而不合,專留有可逃出去的間隙,為的便是讓守軍將士放棄鄆邑!而且頻頻以車輪戰襲擾,亦是極為打擊守軍將士的士氣。”

“而且,鄆邑並無外援,不過是一座孤城,如今城內士卒士氣低落不說,只怕如此遲早會箭石盡絕。武此番……對於能否安然守住鄆邑,其實亦無信心……”

李然聞言,不由是沉默了一會兒,隨機又問道:

“長卿,那……依你看來,現在鄆邑還能守住多久?”

孫武在心中盤算一陣:

“最多半年,若是再久,恐難以為繼!”

李然聞言,不禁是點了點頭。

“時間足夠,看來還是需得向外借兵。這樣吧,速喚仲尼、子家大夫等人前來,一同商議一下!”

於是,孔丘、子家羈、冉耕、等人是紛紛前來。

孫武將如今的局面說出,並且補充道:

“陽虎來勢兇猛,且隨時都有可能會有援兵,而我們卻是孤立無援,如今一定要想辦法請得救兵才是!”

孔丘低頭沉思,長嘆了口氣。

“當初君上出逃,第一個接納君上的便是齊侯,也許此事還需得是前往齊國想些辦法!”

李然和孔丘剛到晉國的時候,曾被範鞅阻攔,那時候他們兩個便有了轉道去往齊國的想法。

只是因為後來有趙鞅和董安於的突然出現,這才打消了去往齊國求助的心思。

而如今,魯侯歸國之事既已再次陷入僵局,那麽再去往齊國求援,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公孫青此刻則是猶豫了片刻,最後才開口道:

“若是想要讓寡君再行插手此事,只怕不易。季氏如此大的動靜,寡君又豈能不知?若真是有心相幫,只怕早已是派兵前來了。但是眼下鄆邑已被圍了些時日了,寡君卻依舊是無動於衷,此行……可能是要白跑一趟……”

李然知道公孫青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

魯侯稠拒絕歸國之事,在經過季孫意如和範鞅等人的一番運作後,如今已然坐實了魯侯“不知好歹”的名聲。

而季孫意如在魯國,則更是只手遮天,權利達到了鼎盛。以至於如今都沒有一個來自魯國大夫,膽敢再來鄆邑探望。

也就是說,魯人其實已經徹底將魯侯稠給拋棄了。

所以,如果齊侯這個時候再插手魯侯的事,對齊國可謂是無有半分好處。想要說服齊侯出兵救援,只怕亦是極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