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外交的目的(第2/3頁)

“賢侄當真要如此行事?”

李然嘆道: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平丘之會乃是寡君最好的機會,一旦錯過,日後想要再鬥垮季氏,那便是難於登天。若不能從季氏手中奪回權柄,寡君便無異於傀儡,公室無望,則周禮廢矣!”

最後“周禮廢矣”這個四個字,李然咬得極重。

因為他從羊舌肸前去曲阜觀禮那一次,便看出羊舌肸是個十分注重周禮的人。

幫助魯侯,則周禮復興有望。

若是不幫,則周禮更是無望。

什麽是周禮?就是天下的秩序!天子制衡諸侯,諸侯制衡卿大夫,卿大夫制衡家宰,大宗制衡小宗……

李然在賭,賭羊舌肸定會為了“禮樂之復興”而出手相幫。

……

魯侯來到晉國訪問,但眼下卻是見不到晉侯面的,此時的晉侯隨同趙武等卿大夫,已經出發去了平丘參加會盟。所以魯侯來到絳,前來相迎的晉國當權者,乃是中軍佐——韓起。

即便這個身份而言,其實並不對等。

李然自羊舌府上出來後,又得了口信,原來是韓起邀李然前往“登金台”一敘。而另一邊,季孫宿則陪同魯侯也已是啟程前往。

韓起此番宴請,乃是代表晉國國君,在絳城中的“登金台”舉行常規的享禮,以示兩國之友好。

(享禮:意思是使臣向朝聘國君主進獻禮物的儀式)

李然清楚,無論大家各自心底裏打的什麽主意,這過場始終還是要走一走的。

會面時,韓起與魯侯就晉魯兩國關系,以及天下局勢進行了友好交流與分析。還各自表達了誠摯的祝願,一副禮節有加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就是一次普通的訪問。

李然一直以為韓起是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兒,可是當他見到韓起時,他才發現韓起最多不過四十來歲,雖然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老者,然而韓起整個人的精氣神卻很在狀態,比起季孫宿的須發皆白,韓起略顯粗狂的外貌更具權臣之相。

兩人一經對比,季孫宿立時相形見拙。

這場會晤由於雙方身份不一致,因此並不會被載入史冊,更不會有什麽人注意,就好像是從沒發生過一般。

可這次會面對李然而言,卻是意義深遠。

因為從這次的會談,他基本上便可以斷定韓起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而這也正是所有外交過程中,最為緊要的事情。

……

館驛之中。

魯侯回來後便立時與李然交流起來,詢問李然對今日與韓起的會面有什麽看法。

“君侯與卿大夫會晤,雖是有些失於禮數。但也很是值得。”

李然想也不想的答道。

魯侯聞聲一時詫異。

只聽李然繼續言道:

“平丘之會在即,君侯可知韓起為何要借此次享禮之機單獨與我們會面?”

在李然的意識裏,魯侯前來晉國朝覲晉侯原本只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有無平丘之會,這一趟晉國之行都是必須要來的。

可恰恰遇到平丘盟會,魯侯朝覲晉侯這件事,在其影響下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韓起乃是平丘之會的真正發起人,對於此次會盟的重視,那自然也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韓起卻還是安排了時間與魯侯進行了單獨會面。

要知道其他諸侯國的國君此時陸續已經陸陸續續抵達了平丘,可韓起還是選擇遲遲不動身,拖延至今,只為先接待完魯國國君一行再啟程。韓起似乎在對待魯國問題上,與其他諸侯國有些不一樣。

這卻是為何?

“難不成是因為當初季氏代祭天一事?”

魯侯面露思索之色,對於這個回答顯然不太肯定。

或許只是為了慶賀自己這個新君?又或許是想給季孫宿一個機會,修復他們之間的關系?順便再從季氏那裏再撈些好處?

要知道這種權臣與權臣之間的關系,在如今這時代顯得是尤為重要。

誰知李然搖了搖頭,臉上滿是若有似無的笑意。

“這只是其一。”

“哦?其二呢?”

魯侯聞言,確是有些不解了。

他不知道韓起還有什麽理由會單獨與自己會面。

李然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的祭樂。

“當初我們破壞季氏代祭天一事時,曾是借用了鄭國祭氏的力量。如果在下所料不錯,此次韓起選擇與君侯會面,乃是以為君侯與鄭國祭氏關系匪淺。”

魯國能給韓起什麽好處?這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魯國被夾在齊晉之間,地理位置本就十分尷尬,而且隨著季氏與孟氏的盤剝寡政,魯國國內民生不可謂不艱苦,商業貿易也並不發達。

換句話說,魯侯能給他韓起什麽好處呢?基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