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觀點交鋒

他們大體上分成了三派。

一種觀點為外星文明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縱目人根本就不是人類,因為現在的人類文明遺留,即便是圖騰,大部分都是人面獸身,幾乎很少扭曲人頭的樣子,這不符合祭祀信仰文化。縱目人凸出的雙眼,高聳的雙耳,類似“千裏眼、招風耳”,像天文望遠鏡和接收雷達器。

三星堆先民肯定曾見過外星文明,感嘆於外星人神奇的能力,用這種抽象的方式來表達驚悚和信仰。

另一種觀點為蠶叢長相論。

他們認為《華陽國志》曾記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三星堆是古蜀國文化遺存,這裏明顯講到蜀王蠶叢“其目縱”,所以這尊巨大的大縱目人像,必然就是蜀王的樣子。

至於蜀王為什麽是這個樣子,可能是因為古蜀國缺碘,也可能是因為基因問題,大家基本都目凸耳大,人們在鑄造時,對蜀王面部采取了誇張的表現手法。並且,川省某地據說有縱目人後代,長相特征有相似之處,待遺傳生物學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可以解密。

還有一種是史前文明遺留論。

這部分人既否認外星人,也否認大縱目人是蜀王蠶叢的說法。他們的觀點認為,三星堆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這個時間節點的勞動生產力,想要將青銅冶煉成這種精密高度,根本不可能,它是完全違背社會規律的存在。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超越時代的文物證明,在那片區域可能存在一片繁榮的史前文明,但因九千兩百年前的太陽風暴襲擊了地球,全球冰川消融,洪水爆發,人類史前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殘留下不少文明遺跡,比如瑪雅城、獅身人面像上的水侵蝕痕等等,三星堆也是其中之一。

後來古蜀國偶然之間發現了三星堆史前文明遺留青銅,認為是神跡,作為了專門的祭祀場所,又埋葬了人下去祭祀這些神跡,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三星堆人骨測定為商末周初,但裏面的文物卻超越歷史生產力的結果,而大縱目人就是史前文明人類的樣子。

討論熱烈而有趣。

劉會長持最後一種觀點。

到最後。

因為我被劉會長介紹是他的老師,一直沒有吭聲,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看向了我,希望我發表觀點。

對於三星堆的東西,實在太過於神秘,我看法不多,一切都只能交給時間去揭秘。

我有些為難地說:“不好意思,我沒什麽觀點可供大家分享。”

劉會長說:“蘇兄謙虛了,都是自由討論嗎,說錯了也不要緊,大家鼓掌邀請一下!”

眾人見劉會長對我如此尊重,笑著鼓起掌來。

氣氛都到這裏了。

不講兩句顯得我真沒文化。

我說:“三種觀點都有一定的依據,但我存在幾個疑惑。”

“外星人觀點太單薄,所謂孤證不立,如果三星堆先民真的見過外星人,除了頭像之外,最起碼還會鑄造其他非人類文明的東西,比如飛船、科技儀器乃至外星人身,然而除了人頭有點像,遺址裏不僅沒有非人類文明儀器鑄具,甚至連外星人身都沒有鑄具,單憑這點論證外星人,可信度太低。”

“大縱目人是蜀王蠶叢長相的觀點,存在邏輯問題。你們依據是《華陽國志》裏蜀王‘其目縱’的記載,但卻忘記了前面一句話‘周失綱紀,蜀先稱王’。三星堆的時間最晚到商末周初,也就是說,在周初之時,三星堆已經變成了祭祀坑。可蠶叢是在周末時期失去了綱紀,天下混亂,他才稱王。一個周朝末代蜀王的長相,他怎麽可能出現在八百年前周朝初年的祭祀坑裏面?”

“最後一種史前文明遺跡留存的說法可信度最高,但也有推理缺陷。九千多年前的太陽風暴導致大洪水,的確可能摧毀史前文明。但如果當時在川省盆地存在如此璀璨青銅文明,按照生產力趨同化概念,那麽與之環境氣候相當、位置差不多的地方,同樣也會存在類似青銅文明,遭洪水沖擊之後定然也有遺存,然後找遍所有地方,迄今為什麽只有三星堆存在這種青銅文明,其他地方也從沒凸眼大耳史前文明人類雕像、鑄具或者圖騰出現?”

這些話一出。

全場頓時啞然了。

好一會兒之後。

其中有人問道:“蘇先生,以閣下的見解,大縱目人到底來自何方?”

我笑道:“真沒有見解,期待後人去發掘真相。”

即便有想法。

我也不說。

一來我也只是盲目猜測,二來剛才我收到了夏禧發過來的一條信息,他告訴我已經搞定了,不用在裏面拖這些人研討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