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佛本是道

夏禧說:“裏面什麽寶物都沒有!打開密碼箱之後,只有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七層的磚石塔,被寒冰給覆蓋著,隱約可見塔身有不少梵文。照片反面還有一行字,寫著神農架廣寒宮寒冰浮屠,天下奇寶。”

我詫異不已。

神農架確實有一個廣寒宮,通俗的叫法是冰洞,地址位於神農架宋洛。

這地方很神奇。

夏天洞外溫度在二十七八度以上之時,洞內卻開始呼啦啦結冰,山縫的水滲透出來,沿洞壁形成一道道冰簾,向下延伸可十多米之長。

實際上,就是小氣候形成的一種神奇物理現象。

但傳說是神農氏為了在夏天儲存食物,給此洞下了神咒,導致冬夏顛倒。

當地的百姓常說,天下有兩個廣寒宮,一個在天上的月亮裏,為主宮,一個在地面的神農架,為副宮。

不過,這個冰洞都已經開發成旅遊景點了,怎麽裏面還可能有什麽寒冰浮屠?

夏禧看出了我的疑惑:“已經開發成景點的那個冰洞肯定不可能有寒冰浮屠。”

“但神農架歷來無比神秘,指不定在大山裏面還有更大、更為詭異的廣寒宮,裏面存在著這麽一座寒冰浮屠。”

我當時問夏禧:“即便是如此,僅僅是一座浮屠而已,還值得海爺親自去?”

浮屠在梵語中為“Stupa”,專指塔或者佛塔。

塔建造的最初目的是用來盛放佛陀的屍身或者舍利子,後來成為了佛家弟子無上的功德信仰。

七層塔也叫七級浮屠,七層為最高等級的佛塔(當然也有建九層的,但都這不重要,所謂奇數無限大,只是一種寓意而已)。

有一句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意思上就是救人比七層浮屠塔的功德還深厚。

眾所周知。

佛教並不是本土宗教。

以前我們的建築中根本沒有佛塔這種東西。

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塔為公元五二三年北魏嵩嶽寺磚塔,其次為天台山隋塔、周至縣法王塔、棲霞山隋舍利塔、大慈恩寺大雁塔。

夏禧對我說:“這浮屠用的是漢瓦,而且具有典型西漢中期特征的漢瓦!”

我當時都愣住了。

秦磚漢瓦這詞常用來代替咱們祖先燦爛輝煌的古建築文化。

因為華夏的建築素材中,秦磚和漢瓦的特征最為明顯,具備無比獨特的美感。

秦磚以絢麗紋飾見長,磚上刻有米格紋、太陽紋、平行線紋、小方格紋、遊獵紋、宴客紋等,華麗奇詭,讓人贊嘆。

漢瓦以動植物和文字為裝飾,瓦上裝飾龜、蚊、豹、鶴、玉兔、鹿、牛、馬、花葉以及各種彰顯時代思想的文字,形神兼備,乃集古陶花飾之大成。

搞古董雜項的,視秦磚漢瓦為瑰寶,一眼就能認出來。

但我所震驚的在於。

為什麽這寒冰浮屠用西漢中期特征的瓦?

前面已經說過。

佛教是舶來品,至於其什麽時候傳入國內,學界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大多數人認為是由東漢時期公元六十七年左右傳入。

一種文化,傳入歸傳入,但文化要反應在建築形態上,必須達到一定範圍的信仰才行。

也就是說。

佛塔的出現,要比佛教傳入的時間晚上很多。

從理論上來分析,佛塔撐破天也只能在東漢之後才有(實際上,在唐代以前幾乎很少見到佛塔),而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嵩嶽寺磚塔,比佛教的傳入時間晚了近五百年。

可這座寒冰浮屠卻用的是西漢中期特征的瓦。

時間反而比佛教正式傳入中土早了一百多年。

這在邏輯上根本不成立!

我問夏禧:“是不是搞錯了?”

夏禧搖了搖頭:“你認為相柳連對漢瓦的鑒別能力都沒有嗎?”

我:“……”

確實。

相柳裏面人才濟濟,不可能將塔瓦給認錯。

夏禧還說:“越老的佛塔,其實越具備舶來品的本來特征,發展到後面,才會與華夏古建築美學相融合,塔才能具備中土建築特色。但這座寒冰浮屠,卻是典型的漢文化建築風格,完全像土生土長似的。”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照片塔身上的梵文,海爺曾拿儀器放大,謄抄了看得清楚的幾句話出來,傳給別人翻譯了了一下,你知道是什麽內容嗎?竟然是《道德經》裏面的句子!”

“相柳認為,如果此塔面世,可能會是一個顛覆性的存在,甚至有可能證實一個古老的傳說。”

我皺眉問道:“佛本是道?!”

夏禧點了點頭。

這個傳說專指老子西出函谷關。

春秋時期,老子創立了道家學說,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諸多神仙事跡和恢弘《道德經》之後,騎著牛,帶著浩蕩三千裏的紫氣,西出函谷關而去(紫氣東來便起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