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焦桐有幸裁名琴

我心中頓時響起了一聲炸雷。

按照之前的推斷。

蘇家神器是一把鬼琴。

花老頭一直在一個不知名的墓地守著這把鬼琴。

直至幾個月前。

花老頭才離開了墓地,出來幫助我。

但他卻慘遭到老司理的殺害。

莫非老司理在殺害花老頭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這把鬼琴的秘密?!

我不露聲色,問道:“找什麽琴?”

瘋蟲回道:“焦尾琴!”

我倒吸了一口涼氣,閉上了眼睛。

古之十大名琴,號鐘、繞梁、綠綺、焦尾、春雷、九霄環佩、大聖遺音、獨幽、太古遺音、奔雷。

而十大名琴當中又有四大魁首,號鐘(周代)、繞梁(春秋)、綠綺(西漢)、焦尾(東漢),四大魁首均已消失不見,其它六床琴現皆存於世,藏於不同的博物館,迄今尚可撫琴發出千古幽音。

有人可能會不理解。

古琴是木頭制成的,怎麽可能保存上千年?

確實可以保存千年!

現今華夏保存最古老的琴為唐代古琴。

十大名琴當中,春雷、九霄環佩、大聖遺音、獨幽、太古遺音五床皆為唐代古琴。

它們之所以能保存。

蓋因其無比特殊的制作方法。

昔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取桐木為琴面、梓木為琴底,桐柔梓剛,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琴體乃成。

琴體制成之後,外粘裹麻布,以防止木胎收縮,再取一種大漆料(漆樹上直接割取的白色黏液,屬天然無敵的防腐塗料),混入鹿角霜或八寶灰,均勻刮塗於琴胚,曬幹之後打磨,重復多次,最後再進行第三重保護,進行多次髹漆。

如此方法制成的古琴,水火不侵、堅固無比,可歷經千年以上而不腐。

若有人有幸見過上述那些古琴,想必一定會深受震撼。

形若九天玄女。

色如絕世鎏光。

音似天籟妙語。

從價值而言,十大古琴每一床均高達數億。

舉一個例子。

在十余年之後的二零一二年,古琴大師李先生在魔都舉辦了一場“他來自唐朝”古琴音樂會,曾請出了故宮博物院的九霄環佩琴。

古琴出場,坐飛機頭等艙,全程特級安保級別護送。

琴音奏響,驚艷世界,響徹寰宇。

老司理竟然在找十大古琴魁首之一的焦尾琴?

這難道會是蘇家的神器嗎?

焦尾琴乃東漢曠世奇才蔡邕制作的一張絕世名琴。

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蔡邕是誰。

但他的女兒一定為大家所熟知——蔡文姬。

據傳,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之時,於烈火之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名木。他以此木制琴,但因琴尾尚留有燒焦痕,便取名為“焦尾琴”,留下了“靈帝無珠走良將,焦桐有幸裁名琴”的著名典故。

焦尾琴制出之後,其音亢若戰鼓、婉若媚女、蕭若刀劍……

天下瘋搶。

輾轉流離。

但此後史書上明確記載焦尾神琴現身僅有一次。

齊明帝時期,奏琴高手王仲雄曾奉帝命彈奏的焦尾琴(後也有人說,明朝昆山人王逢年曾收藏此琴,但無從考證,可忽略)。

從此之後。

神琴下落不明。

歷史朝代的時間線倒完全能對的上。

東漢蔡邕造琴。

齊明帝吩咐人彈奏過一次。

會不會自齊明帝之後,琴便流落到了唐朝李淳風的手上,他將焦尾琴作為四君家神器之一,傳給了蘇家祖師?

一代絕世名琴被蘇家歷代祖師珍藏,迄今不敢現世,倒也符合四君家嚴守神器秘密的一貫品性。

我不敢再細想。

習慣性的動作。

手中再次搓揉起了那枚假袁大頭。

瘋蟲見到我搓揉假袁大頭的手勢,嚇得身軀退後了幾步,露出滿臉吃了屎的表情。

我問道:“他在哪裏找?”

瘋蟲回道:“邙山。”

我驚道:“哪裏?!”

瘋蟲再次強調:“豫省陽市邙山。”

我之所以吃驚。

在於邙山這個地點。

陽市邙山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古墓集中群,乃歷代帝王貴胄、顯赫人物趨之若鶩的葬地,號稱“東方金字塔”,業界被譽為“帝王谷”。

邙山地區古代墓葬難以計數,已發現就有幾十位帝王、幾千位達官貴人埋骨於此,出土的墓志達六千余方,誇張到“無臥牛之地”。

正因如此。

邙山地區歷來都是考古工作的聚寶盆、盜墓者的樂園、文物販子的大集市。

大隱隱於市。

將焦尾琴藏在邙山的古墓群當中,無疑是一大絕招。

這等於將一粒米丟於米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