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亂點鴛鴦譜

一位主事人快步走上了戲台。

主事人就是主持這次交易會的,古玩行當稱呼為艄公。

艄公長一副僵屍臉、酒糟鼻,倒言簡意賅,朗聲說道:“各位,交易開始之後,不懂規矩的別玩、也別說話!懂規矩的,等下全按我們定下的規矩來!”

“千萬別給我整幺蛾子!這裏是什麽地方,大家應該很清楚!”

來人都是老鳥,不需要多說。

有這麽幾句話提點,已經完全足夠。

艄公講完之後,戲台旁邊各有一人出來,從兩邊往中間拉起了一床密閉的大帷幔,一下將整個戲台給徹底遮擋住了。

此刻。

戲艙的燈再次滅了。

周圍頓時黑了下來。

這種環境下,幾乎誰也看不清誰。

我們並不擔心中年漢子會跟丟。

這是完全封閉場所,他出不去。

但為確保萬一,我還是示意小竹向他的位置靠近。

艄公繼續解釋道:“今天交易會,我們分兩場進行。第一場是一些普通貨,這場就按普通規矩來,亂點鴛鴦譜。第二場是一件天貨,規矩我們等下會說。”

解釋一下亂點鴛鴦譜。

這種交易,認貨、認錢,不認人。

亂點鴛鴦譜一共有三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賣家擺貨、買家取號。

在交易開始之前,艄公已經關了燈,拉起了帷幔。

賣貨人會一個一個依次進入帷幔,將手中要賣的貨放入帷幔後面的戲台,呈一字排開擺放,然後空著手出來。

由於帷幔遮擋,誰放了什麽貨在裏面,在帷幔外的買貨人並不知道。

與此同時。

買貨人則去旁邊拿認貨出價竹筒,也就是寺廟那種搖簽竹筒,筒上都刻有編號,裏面還有一大把短竹片。

短竹片分兩種。

兩寸長的,一根代表十萬塊。

一寸長的,一根代表一萬塊。

第二道程序,買家認貨出價。

賣家貨擺好、買家拿好了竹筒,進入認貨出價環節。

認貨的時候,買家也必須一個一個進入帷幔裏面,自己打著強光手電,在貨叢中挑選,挑好了之後,在竹筒裏面放入符合自己心裏價位的竹片,竹筒反扣著,放在心儀的貨物之前,買家然後再從帷幔中出來。

同樣由於帷幔的遮擋,誰心儀自己的貨、出了多少錢,賣貨人也不知道。

有人會問了,沒有燈,拿強光手電看貨,不怕走眼嗎?

怕走眼你去拍賣會啊!

敢來暗船買貨的老板,全都是錢多、膽子大想撿漏的主,吃得就是這種見不得光處理的暗貨飯。

而且。

一般主家邀請上暗船的賣貨人,都是行內的老賣家,正常情況不會拿贗品過來。

畢竟,他們今後還要在道上混。

更關鍵是。

暗船的主家都是江湖狂霸子,上船人都是主家邀請來的,有買賣雙方的信息。

誰要出幺蛾子,就是跟暗船主家過不去,到時吃不了兜著走。

不過。

買貨人在貨物面前倒扣好竹筒之後,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同一件貨物,前、後兩位買家都放了倒扣竹筒在貨前,表示均對這件貨物感興趣。

這時候,艄公就會掀開倒扣竹筒,點裏面的竹片。

誰竹片價錢多,誰就能拿下這件貨物。

第三道程序,艄公牽鴛鴦繩。

等所有貨物前面確定只有一個倒扣竹筒之後,艄公會讓賣貨人再次進入帷幔,掀開自己貨物面前的倒扣竹筒,如果滿意價格,則取出裏面的出價竹片走出帷幔,如果不滿意,將竹筒扣回,不取出價竹片。

爾後。

艄公會依次喊交易成功的竹筒編號,買貨人聽到了自己的竹筒編號,也再次進入帷幔,把錢交給艄公,將貨給帶出來。

最後,賣貨人憑借手中的竹片,最後一次進入帷幔,找艄公領錢。

整個交易徹底結束。

如此繁雜的過程,主要為了兩個目的。

一是交易結束之後,互不認識、互不反悔。

二是避免有土大款哄擡貨價,糾纏不清,確保能快速出貨。

這也是叫做亂點鴛鴦譜的原因。

艄公繼續說道。

“貨郎開始上貨。”

“買家去拿出價竹筒。”

此話一出。

旁邊不少賣貨人手中拎著包裹,開始往戲台走,鉆入帷幔,進入了戲台,空手出來。

卷毛哥已經提前將貨決定賣給我,他不需要放貨在帷幔後面,現在等於成了我的私人助理,帶著我去餐台前拿竹筒。

他還低聲絮絮叨叨向我解釋什麽叫做亂點鴛鴦譜。

我拿到的竹筒編號是“八”。

挺吉利的一個數字。

卷毛哥讓我多拿幾個竹筒,意思等下進去可以多挑幾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