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林墨的第二封信(第2/4頁)

本質上說,呂布起疑的原因還是忌憚,將心比心,對於一個會被忌憚的部下,最終都是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如何讓溫侯拿我們當自己人呢?”馬超請教道。

“這一點我已經有了安排,你且稍待便是,此事若成,你再去請教溫侯,想來他不僅不會拒絕,還很可能傾囊相授。”

“當真?”馬騰說完,馬超眼前一亮,不說傾囊相授啊,光是學會他打典韋那一手就受用無窮了。

“父親何時騙過你?”

馬騰笑了笑,隨後揚額,“去忙吧,這段時間在溫侯面前表現的積極些。”

“明白了!”

看著馬超策馬離去,馬騰長嘆了一聲,他明白一個道理,置身其中就不可能獨善其身,呂布的疆域越來越大,治下內鬥爭權的暗流也會越來越洶湧。

縱然是掛了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的身份,還立下了一些功勞,但終歸雙方血戰過一場,就憑這一點馬家就輸給其他人不少。

所幸自己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方向,到時候還是可以聯袂唱上一出好戲的。

他再次扭頭看了一眼呂布的位置,感慨道:“或許,我們都一樣,不過是被命運裹挾的可憐人罷了,又有多少事情可以從心所欲。”

……

許昌城裏,近來是風聲鶴唳的,各種謠言漫天的飛舞。

先是曹洪收縮了泰山郡和譙郡的兵馬回來,同時駐紮在白馬城的幾萬大軍也回來了,並且兗、豫二州的百姓開始被驅趕著向南而去,很多人都猜測曹操在司州戰場必然非常不利,看來遷都只在朝夕之間了。

這也不是空穴來風的,曹昂親自指揮,先是派出了三萬兵馬名為保護,實為督促那群百姓遷向荊襄之地,再者,也聯絡各大世家準備啟程的事宜。

哪怕是到了這個時節,還是有人抱有僥幸心理的,覺得這只是最壞的打算,只要沒到那一天,一切皆有轉機。

百姓們遷走那是身不由己,官府說遷就必須要遷的。

但世家子弟們大多是不願意走的,他們經過了多年的土地兼並、文化壟斷,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早就紮根深壤,可不是一句話說走就能走的。

最糟糕的情況無非就是在朝為官的那些人跟著一起離開,但家業是不能動的,所以族人還得留下。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極其不利的局面,入仕者在敵對方,根基卻在對方的掌控之中,危險指數是可以預見的。

一如當初袁紹麾下的辛家兄弟、郭圖等人一般,他們是河南人,但因為跟了袁紹後家族就一度的被曹操打壓。

要知道,那個時節裏還是袁紹做大的時候,曹操尚且敢搞點小動作,眼前這呂布可是挾滔天之勢,他如果想要動手,可用不著像從前的曹操那般縛手縛腳。

所以,如果有可能,朝廷之上的士人其實都不願意離開的,尤其是體量最龐大的潁川士子,定都許昌讓這片漢代奇才輩出的土壤得到了近水樓台的肥沃,如今再看,卻成雞肋一般。

當然了,他們還是會願意離開的,理由只有一個,天子在曹操手上。

不管怎麽說,天子就像是曹操與呂林之間的一道緩沖屏障,他們可以說自己是效忠天子,而非曹操,你呂布總不能這般蠻不講理的對帝黨忠誠動手吧。

這也算是站在了道義之上,雖是心裏不安,也有了一個安慰。

相比於他們的忐忑,真正的帝黨派系可就樂瘋了。

因為在他們的心裏,這天底下的惡人除了董卓就是曹操了,噢對了,還有一個公然篡位稱帝的袁術,其他的諸如袁紹、呂布、劉備那都是真正的扶保漢室的忠臣好吧。

劉協甚至因此好幾個晚上都沒有睡著覺,真是希望呂布能把曹操斬殺在司州,那才是祖宗保佑呢。

雖然最後確實等來了曹操兵敗的消息,但曹操本人並沒有死,他是先渡黃河而下,又在夾山道裏與大軍匯合,現在正領兵往東撤回。

一旦他回到了許昌,自己將不得不再次被時代的洪流推搡著向前,是不是許昌已經不重要了。

“陛下,陛下,大喜啊,祖宗顯靈啊!”這一日,方才退朝,董承就借著朝會的契機來到了劉協寢宮密見。

“何事讓愛卿如此高興?”

看著須發中帶白的董承高興的合不攏嘴,劉協本能的感覺定是自己逃出生天有望,同時又條件反射的朝外張望,做了個‘噓’的手勢,“愛卿此來可有人察覺。”

董承先是關上門,隨後上前解釋道:“陛下放心,眼下曹昂帶兵向西而去接應曹操,加上先前派出裹挾百姓南下的軍士,許昌城裏的防衛松懈了很多。

更何況,現在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顧不上我們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