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讓蘇淺淺重新活過來!機器人第一條例,不傷害人類!(第3/3頁)

體驗環節結束後,正式進入互動環節,山海機器人的工作人員,通過抽獎和現場提問的形式,向與會嘉賓派送獎品。

短短十五分鐘,送出去30台高配版仿生機器人,將發布會的氣氛帶到了巔峰!

稍作休息,陳森樂重新回到演講台。

“剛剛我在彈幕裏,看到網友的留言,想要定制劉宜菲、鳳姐和斯嘉麗的同款,或許要讓大家失望了,仿生機器人的外貌設計,首先要避開公眾人物的相似面部特征。”

“當然,如果有明星藝人願意授權,山海機器人也非常樂意,幫助大家實現心願。”

“下面是媒體交流環節,相信諸位心中都憋著許多疑問,我會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回答記者朋友們的問題。”

陳森樂先是調侃,接著正色道。

“陳總,我是《科技導報》的記者,我想請問,人型仿生機器人會再次引起工業升級嗎?”

一位禿頂的中年人,被陳森樂率先抽中,他推了推眼鏡,一本正經地詢問道。

“眾所周知,推進工業大發展的根源是能源優化,仿生機器人僅僅是把計算機和生物學技術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所以,我們把客戶放在了高收入群體上,仿生機器人主要是作為普通人的生活伴侶,以及負責照顧無自理能力者,與工業升級的關系並不大。”

“但是可以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提高更多的就業機會。”

陳森樂想了想,謹慎回答道。

“陳總,我是《IEEE Spectrum》的外派記者,我想知道,在您看來,智能機器人會給社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失業率上升,山海集團有無預防措施?”

一名金發碧眼的老外,不懷好意地提問道。

上來就給仿生機器人扣上一個大帽子,想引導陳森樂往坑裏跳。

陳森樂雖然年輕,經驗不夠豐富,但他腦子靈活,並不理會對方的陷阱,嚴肅回答道:“仿生機器人的第一條例是:不傷害人類!”

“至於仿生機器人是否會取代普通人的工作,需要大家深入考量,我個人認為不會如此!”

“勞動密集型和服務業的崗位,因為人員流動大、人工成本高、招工難、工作環境危險,逐步由機器人取代,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讓更多的人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能源驅動方式。”

“那山海集團又如何平衡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老外抓住時機,趕忙追問道。

“這是第二個問題!”

陳森樂漠然道,旋即展顏一笑,並未回避這個話題,反而坦誠補充道:“珍妮紡紗機和瓦特蒸汽機誕生之際,一樣有人反對,而那些失去重復性勞作的普通人,實際上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

“新事物的出現,代表著全新的機會!”

“相信這位先生,肯定不願意回到刀耕火種、木船下海的生活。”

《IEEE Spectrum》的記者頓時啞然,默默低下了腦袋。

“陳總,我是《電子學報》的記者,我想知道,山海機器人在未來,會不會研發無人機產品或飛禽類機器人?”

又一位大華區的記者提問道。

這個問題極為有意思,要知道,山海資本是達疆無人機的最大股東。

坐在台下的汪韜,頓時緊張起來,盡管他也算是山海集團的陣營,但畢竟不是陳河宇一手創建的企業。

萬一山海機器人進軍無人機行業,他身上的壓力必然驟增。

“關於無人機的新產品,我可以肯定回復你,不在山海機器人的考慮範圍,要不然,達疆的汪總,就該不開心了。”

陳森樂笑吟吟道,算是開了一個玩笑。

重復性的商業競爭,壓根沒有必要,陳河宇當然不會做出左手打右手的蠢事。

就在陳森樂回答記者問題時,遠在金陵的一家大米專營店內。

周琛望著直播畫面,早已淚眼婆娑,腦子裏只剩下一個想法:“讓蘇淺淺重新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