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接盤鯨達,四海超市擴張計劃!冷核聚變研究所!(第3/3頁)

電池方面,石墨烯材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功率和電動機的尺寸,需要重新改良。輔以液壓或氣壓驅動系統,從而提供相應的動力和力量。”

“硬件材料:為了兼顧戰鬥力和耐久性,梁開濟的鈦合金記憶金屬和緩沖材料,都是首選!

皮膚組織直接使用二維石墨烯基彈性超薄膜堆疊,輕質量、高強度,具有優異的強度和剛性,同時也能減輕整體重量……”

就在陳河宇忙碌之際,燕城腹地的一間會議室內,圍坐著十幾位原子能領域的專家。

個個手裏捧著一沓文件稿,或冥思苦想,或不屑一顧,或神色震驚……

冷核反應堆,常溫核聚變?!

這玩意早在四十年前,就被證明是‘偽科學’,一個根本無法復現的東西,有什麽討論的價值?

1989年,兩位歐莓洲的化學家,馬丁和斯坦利宣布發現了一種名為‘冷核聚變’的新型核能,只是沒過多久,該理論就被人徹底推翻。

因為核聚變的本質是:兩個或者多個輕核粒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重核粒子的過程。

要想實現核聚變反應,就要滿足高溫、高壓和長時間的約束力。

簡單來說,要麽打造出3000億個大氣壓的高壓環境,要麽把燃料加熱到1億攝氏度以上,才能復現這一現象。

當前世界上,通常是利用托卡馬克裝置,以磁約束的方式來制造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進而實現核聚變反應。

無論哪一種方法,都逃脫不了加熱過程,在常溫下誘發核聚變反應,只能說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掌握了冷核聚變,人類成為星際文明指日可待,但這可能嗎?”

“方案裏缺少關鍵步驟,不好判斷啊!”

“我有一個學生,在谷勾研究院工作,聽說漂亮國出現了一個研究冷核反應堆的科研團隊,谷勾的總裁投資了1.2億美刀。”

“2007年,歐羅洲的一家民營實驗室,曾經做過一次復現試驗,在某種晶體材料中注入大量的氫或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氘,不僅完美實現了核聚變反應,並且掉落的能量塊,遠超慣性磁約束環境下的能量Q值。”

一群業界大拿,激烈討論著。

“你們只要告訴我,這項方案的安全性如何?至於能不能成功,那又是一個新問題。”

孟老坐在首位,見此情形,不由地敲了敲桌面,沉聲問道。

“孟老,核聚變的安全性確實要優於核分裂,一般情況下,不會產生核爆或者放射性物質泄露事故。”

一名資深的核能專家,推了推眼鏡道。

他說的話模棱兩可,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這便是語言的藝術。

萬一將來出事,他也能在第一時間裏,把自己摘個一幹二凈。

“其他人呢?大家是什麽看法?”

孟老略顯不滿,萬金油子的答案,他難道就不知道?

“孟老,這份技術文档裏說的很清楚,不會使用常規的加熱手段,本質上是安全的。”

另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鄭重其事道。

“嗯,我知道了。”

孟老微微頷首道。

當天下午,他又拉上另外幾個大佬,經過慎重的考慮後,最終同意山海集團在琴島選址,建造一所冷核聚變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