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李家想吃這口飯,得看我的臉色(第2/3頁)

但有一個冷知識,通常發多少電,就要用多少電。

電力資源的儲存技術和成本極其昂貴,從三年來的發電數據來看,總量趨於平穩。

整個霧國有接近7000萬的人口,用電量卻只有3000多億千瓦時,剔除掉占比65%的工業用電,剩下的1000多億千瓦時,居民人均用電量僅有1680千瓦時。

作為歐羅洲的老牌強國,人均用電量不足漂亮國的40%,核心原因還是缺電!

霧國人不想肆意消費電力資源嗎?

NO!

他們比誰都迫切!

攤開文件,內容裏清晰寫著,霧國的電力資源,主要的來源形式有三方面:

第一、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這類的可再生能源,占到總發電量的30%,霧國在海上和陸地上建造了大量的風力發電場;

第二、霧國運營著幾座大型核電站,向全國提供了大約20%的電力,然而部分核電站即將到達退役階段,因此霧國計劃建設新的核電站,用來維持電力供應的穩定性;

只是核能發電先天存在放射性風險、廢物處理和水資源消耗等難題,所以在霧國飽受爭議,當地居民對這項決議十分抵觸。

誰都不想自家附近有個核電站,宛如睡在一座火山邊緣。

加上環保組織的不斷抗議,霧國索性擺爛,一直持消極態度,你們不是要保護環境嗎?

那就挨凍去吧!

去年冬天,電力資源短缺,霧國原本想重啟幾組火力發電站,緩解一下電力嚴重不足的狀況,但又被環保組織跳出來,堅決反對。

霧國沒辦法,只能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只不過杯水車薪,大多數的底層居民,還是得節約用電,勉強度日。

從這裏就能看出,霧國非常缺電,還是最麻煩的結構性缺電!

第三、化石燃料發電:約占總發電量的47%,三分之一靠進口,但天然氣和煤炭在燃燒時,會釋放出許多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

霧都的大名由來已久,就是因為在上個世紀,不節制使用煤炭資源而產生的惡果。

在電能消費上,霧國只能說有心無力,核能發電危險系數高,火力發電汙染系數高。

那些魔怔的環保人,動不動就要抵制,完全不考慮實際困難。

所以霧國的冬天,經常要面臨天然氣短缺和電力短缺的煩惱,供電司的高峰電網負荷缺口極大,不得不經常拉閘限電。

李家手裏的供電公司,就成了香餑餑,接機大發橫財。

這一次,李哲钜親自上門拜訪,便是想要與誇父能源加強合作,把大華區的廉價電力,變成李家賬戶裏的鈔票。

“李先生,說說吧,你想怎麽合作?”

陳河宇一秒鐘翻一頁,厚厚的一沓文件報告,被他快速消化完,隨後凝聲問道。

“我代表長姜實業,準備購買誇父能源公司手裏的多余電力,有多少我可以要多少。”

李哲钜雙手放在桌子上,以臥虎的姿勢,霸氣說道。

“3000億千瓦時,能吃得下?”

陳河宇反問道。

“咳咳!霧國也消化不了這麽多。”

李哲钜尷尬一笑,剛剛醞釀好的裝叉情緒,被對方打斷了。

“我為什麽要跟長姜實業合作呢?我把電力資源賣給你,你再轉手賣給霧國,一買一賣,李家倒是賺了,山海集團卻是虧了。”

陳河宇嗤笑一聲道。

囤積居奇,李超人不過是想當個中間商,他會看重長遠收益嗎?

狗屁!

這種詭話放在《讀者》和《知音》上,都不會有幾個人敢信。

“陳先生,李家從千禧年後,就在霧國深耕運作,港口、供水、供電和天然氣銷售,均有不俗的建樹,山海借長姜實業的渠道網,才能賣出更多的電力資源。

倘若霧國供電司來談,最多每年采買300億千瓦時,而李家,敢跟你簽下每年1000億千瓦時的供電合同。”

李哲钜微微一笑,信心十足道。

他很清楚誇父能源公司的多余電力從而何來,大多都是新型光伏板用戶售賣的閑置電力,成本僅0.5華幣/千瓦時。

他若開出0.15歐鈔/千瓦時的價格,山海集團的毛利率就能達到105.2%;若是0.25歐鈔/千瓦時的價格,山海集團的毛利率則能突破173.6%。

和之前賣給啤酒國的價格相比,確實低了不少,但李家采買的量級足夠大。

山海集團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買家,這些多余的電力,頂天只能以0.7-0.8華幣/千瓦時的低價,賣給國內的供電公司。

這也是李哲钜相信自己,今天能說服陳河宇的底氣所在。

不是每一樁生意都能賺到十倍、八倍的利潤,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