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千金買馬,幾億分紅,被盜取的技術文档

電子港。

山海微電芯片研發中心。

“吳哥,你說公司會給咱們什麽獎勵啊?這可是16納米的工藝,灣積電也是剛剛才推出來。”

謝盛東推了推身旁的同事,一臉激動道。

二十多歲的年紀,眼神清澈,面孔稚嫩,完全看不出來,這是一位優秀傑出的材料學專家。

“升職加薪唄,員工合同裏不是寫的清清楚楚嗎?”

吳茂哲擡眼看向謝盛東,懨懨回答道,全然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模樣。

起初,吳茂哲剛進研發中心,面對愈發復雜精密的EDA軟件、仿真工具、光刻技術和材料工程時,心中極為不適,充滿著陌生感。

甚至一度想直接放棄。

只是每當想起母親之際,他又咬著牙重新振作起來,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晶體管結構優化方向,整天埋頭苦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對山海微電的技術文档梳理後,他敏銳發現,要想縮小芯片工藝的制程節點,就得突破四大技術難題:

多重曝光和刻蝕技術!

絕緣層和電極材料!

多分支晶體管布局!

三維集成電路技術!

第一點,能使用專業的曝光機器、刻蝕設備代替;

第二點、需要一位納米材料學高手,熟知高介電常數材料的特性,並可以完美掌握合成和應用這些材料的技術;

第三點、他決定從鰭狀場效應晶體管結構入手,去提升電流控制能力、降低漏電流、加快開關速度,增強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

第四點、山海微電原本就擁有成熟的三維封裝技術(3DIC)!

所以,只要能打破材料和晶體管結構的技術壁壘,就能在短時間內,進一步改進芯片工藝。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16納米的工藝制程,沿著正確道路,被其輕松搗騰了出來,當年他在MVIDIA都沒有取得過如此驚人的科研成果。

當然,這一切離不開謝盛東的幫助,是他大膽采用矽酸鹽作為絕緣層材料、多晶矽作為電極材料,大大提高了電子遷移率。

配合三維晶體管結構設計,為芯片尺寸的縮小提供了可能性。

“那你為啥繃著一張臉,升職加薪還不值得慶祝嗎?”

謝盛東疑惑道。

“因為……算啦,你不懂。”

吳茂哲欲言又止,對方並不知道,他之所以能進研發中心,全靠大老板的關系。

“要是你能研發出10納米的芯片工藝,我就把逸彬電子買下來送給你。”

陳河宇這句話,深深烙在他的心底。

想到這裏,吳茂哲搖了搖頭,隨手打開羲和EDA,繼續研究起晶體管的結構方案。

他認為,鰭狀場效應(FinFET)晶體管結構可以實現更好的電子控制和更小的漏電流,和傳統的平面晶體管結構有極大不同,若是再進一步,或許就能把工藝制程縮小到14納米,亦或是10納米。

謝盛東見狀,微微一笑,同樣開始專心工作。

……

“老板,負責研發的核心人員都在會議室。”

何婷波見老板下車,笑吟吟走上前來,低聲匯報道。

“不愧是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的技術大牛,這才多長時間?就能拿下16納米的工藝制程,真是讓我出乎意料。”

陳河宇感慨道。

這一步,至少節省三年時間,山海微電在雅洲市場,總算初步具備了和灣積電一爭高下的能力。

只要時機把握住,華國的半導體格局就此發生改變!

“老板過獎了,都是研發中心那些同事們的功勞,和我關系不大。”

何婷波謙虛道,她是研發出身,沒有搶人功勞的臭毛病,坦誠說道。

“噢?到底是哪一位天才?之前怎麽沒有聽你提起過?”

陳河宇笑笑,來了興趣,繼而追問道。

“ASIC設計工程師丁修誠,原先是紫港電子的老員工,這次應該是厚積薄發,有羲和EDA、3DIC封裝技術的輔助,沒想到可以給您一個大驚喜,也給了公司一個大驚喜。”

何婷波笑著回道。

“想實現量產?大概還需要多久?”

陳河宇繼續問道。

“光刻機我們有NXT 1950i,足以支持16納米的芯片制造,但是物理氣相沉積和原子層沉積設備不匹配,得加快采購進度才行。

另一方面,高介電常數絕緣層材料,由於國內沒有相應的供應商,只有霓虹或者高麗國的化學公司才具備供貨實力。”

何婷波解釋道,推了推眼鏡。

“你盯牢一點,我會找人先接觸高麗國的材料渠道,實在不行,再嘗試聯系霓虹,或者風車國的供應商。”

陳河宇想了想,給到一個答復。

28納米的工藝還沒觸碰到漂亮國底線,16納米的制程節點距離英特、鎬通這種巨頭,只差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