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產能售罄!400億成本的芯片生產線(第2/3頁)

故而,屆時的合作價格也會重新調整。”

何婷波詳細解釋道。

81%?

屬實低了一些,但代加工費用同樣低,國內各大手機廠商,尤其是想爭奪中端手機市場的企業代表,開始盤算芯片成本,用以決定要不要合作。

進入問答環節後,想合作的公司,大多圍在何婷波、王茂松身旁,進一步深入了解合作的方式。

“陳總,山海微電當前的年產能預估在多少?”

陸磊明顯有些興趣,帶著助理走了過來,笑著問道。

“那得看蘋果要下多大的訂單。”

陳河宇邀請對方坐下,笑著回答道。

“不知道陳總對A8X芯片了解嗎?”

陸磊笑了笑,不以為意道,以他對山海微電的了解,就滬城、金陵兩所中型生產基礎,每個月能有3萬片8英寸都算他高估了。

“知道,iPad Air 2搭載的一款高性能處理器,采用三核心64位架構,集成了一個主頻為1.5 GHz的三核心CPU和一個名為PowerVR GXA6850的六核心圖形處理器。

陸總的意思,是想把它的代加工訂單交給山海嗎?”

陳河宇反問道。

他心裏很清楚,這是灣積電的業務,以山海微電當前的產能,就算送到嘴邊,也有心無力。

“可以考慮。”

陸磊昂著頭,態度有些端著。

“噢?是嗎?”

陳河宇斜睨一眼,失笑道。

“狗眼看人低的玩意。”

他冷哼一聲在心裏罵道,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工藝落後,沒有硬實力,底氣就不足。

“陳總,我可以拿出20%的訂單量,交給山海微電,當然,僅限於A8X芯片的代加工。”

陸磊想了想說道。

陳河宇拋開山海微電的大老板身份,還是未來科技的老板,在蘋果之間存在競爭合作關系,他當然不敢得罪太狠。

“20%?

還限制在A8X芯片業務,的確只是蚊子腿!

總比沒有強。”

陳河宇微微頷首,點頭答應下來。

“陸總,多謝支持,我得失陪一會,詳細的合作方案你可以找王總溝通。”

他笑著說道,把活丟給了王茂松。

接著,徑直向一邊走去,這一塊區域,都是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商、電腦品牌和通信公司,甚至還有傳感器制造商。

這些人,對28納米的芯片需求量極大。

“陳總,吃癟了?”

余東好奇問道。

“談不上,誰讓山海技不如人呢?”

陳河宇撇撇嘴,沒有多說什麽,要是他能折騰出14納米、10納米的成熟工藝,蘋果、鎬通都得屁顛跪舔,包括英特、漣罰科也會上趕著求合作。

“別擔心,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嘛,有我們力挺,山海完全不缺訂單。”

余東笑著說道。

他們這波人,一半人都是帶著任務來的,說白了就是過來送錢的,何況山海微電的報價並不高,心情自然輕松愜意。

眾人七嘴八舌中,就把山海微電每月3.4萬片的產能全部瓜分殆盡。

按4500美刀計算,每月銷售額高達1.08億美刀,換算後,接近6.6億華幣,扣除各項成本支出,大概還剩40%的凈利潤。

在不提高產能的情況下,28納米每年的盈利上限大約是30億華幣,加上其他規格的芯片銷售,最多不超過40億,勉強能和華芯國際持平。

但此前,山海微電的前身紫港電子,體量不足華芯國際一半,就只是因為掌握了28納米芯片的工藝制程,就能實現銷售和利潤的雙贏,這就是擁有先進工藝制程的好處。

誰能搶先一步,就可以瘋狂撈錢,掌控定價權!

陳河宇聽何婷波提起過,去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研發成本總額高達560億美刀。

譬如英特這種巨頭,在2014年的全年銷售額為514億美刀,研發投入115億美刀,妥妥的賺得多、花得多。

就連灣積電的研發都超過了18億美刀……

這也是國內芯片行業追不上的核心原因,像華芯國際一年的銷售額才20億出頭,你讓對方拿出18億做研發,公司還活不活了?

“等勞資弄出來14納米的工藝,每片直接收1萬美刀,狠狠宰一波。”

陳河宇遠遠看向英特、鎬通、蘋果這些公司的大華區負責人,眼中閃過一抹寒光。

“陳總,我是埔東電子港的周安,以後要多多走動,有什麽需求盡管說。”

一個身穿黑灰色夾克的中年人,走過來熱情說道。

“周秘,幸會,巧了不是,我剛好有一些產業上的問題,想要咨詢您。

下午有時間嗎?就在酒店,想約您喝杯茶?”

陳河宇眼角微揚,禮貌問道。

想提升產能,就得買地建工廠,增加晶圓產量和光刻機數量,如此才能加快賺錢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