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量產28納米芯片,覬覦華耀的芯片設計方案(第2/3頁)

但並不是沒有缺點,制造和維護成本都較高,光源的穩定性、鏡片制造依舊是個難題,沒有三五年,想要應用到半導體工業中,簡直癡心妄想。

一行人來到制造部門,換上無塵服、靜電消除鞋、帽子和頭套,以及防護面罩,以應對車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化學品噴灑、粉塵飛揚等風險。

眾人站在一旁,隨著陳河宇示意。

一名操作員出列,立馬取出一塊8英寸晶圓,經過仔細觀察,確保表面沒有任何雜質和汙染物,又拿出帶有電路圖案的透明底片,也就是光掩膜的模板,小心翼翼放置在光刻機上。

“繼續吧。”

陳河宇對這些操作並不陌生,系統在錄入Fan-Out封裝技術後,腦子裏便多出幾十年芯片封測經驗,可以看出操作員的動作非常嫻熟。

處理到這裏,操作員又使用旋塗機將光刻膠塗在晶圓上,因為光刻膠是感光性的,可以通過紫外光曝光後改變化學性質,形成復雜的電路圖案。

然後將晶圓浸泡在顯影液中,顯影劑會去除未暴露在紫外光下的光刻膠,只保留曝光後的圖案區域,這一步會將電路圖案轉移到矽片表面。

完成後,一塊晶圓上密密麻麻出現幾百個矩形芯片,上面遍布數億看不見的晶體管。

接著利用刻蝕工藝,去除未被光刻圖案保護的材料,從而讓芯片的各種結構和電路顯露出來。

再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晶圓上填充材料,譬如金屬、絕緣體或導體,形成不同的電路元件。

最後是清洗與檢查工序,去除殘留物和檢測潛在缺陷,這有助於確保芯片的質量和可靠性。

這一步操作需要大量的純水,尤其在大規模生產中,所以山海微電配備了龐大的水處理設施,以滿足生產需求,並確保生產線上的穩定供應。

“這是在生產大米平板電腦的圖形處理器(GPU),設計方案由頌果科技提供。”

何婷波在旁邊解釋道。

只見操作員在芯片上設置金屬排線,連接各個電路元件。

金屬排線的設計和制作決定了芯片的布局和電流傳輸能力,再利用三維封裝技術,把芯片封裝在陶瓷材料中,一枚最終形態的產品就完成了。

“陳總,要不要驗證一下芯片的功能和性能?”

何婷波問道。

“自然要的,你來操作吧,讓我見識一下第一代半導體研究工程師的水平。”

陳河宇笑著道。

“沒問題。”

何婷波是研究員出身,又參與了初代光刻機的研發,軟件、硬件領域都是專家。

說幹就幹,走上前夾取一塊芯片,利用示波器、仿真器、高頻測試和功耗分析設備,對芯片的核心參數開始測算。

一邊操作,一邊記錄實驗數據。

“相比較40納米的芯片,這款新產品在處理速度、功耗、集成度、功耗與性能平衡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可以提供更優異的性能和效能。

整體良品率在81%,但這是一個浮動值,或許下一塊晶圓的良品率只有79%,甚至是78%。”

何婷波總結道。

“可以讓金陵的晶圓加工廠開動起來了,另外,讓公關部和市場部做好準備,召開媒體發布會。”

陳河宇笑著道。

前後砸進來一百多億資金,總算有了研究成果,放在2024年,28納米的芯片,狗都不要,只能用於低端應用市場。

但這是在2015年,這個工藝制程的芯片,足夠山海微電占領中高端市場,像鎬通家的驍龍805芯片,就是使用的28納米工藝生產出來的處理器。

“我們先給MVIDIA做代工嗎?”

王茂松提問道。

“不然呢?讓公司停擺嗎?目前我們還不具備手機、電腦芯片的研發能力,先活下來再說。”

陳河宇回道。

入股MVIDIA的好處體現出來了,至少可以先解決前期的生存問題。

“我約了華耀的余總來滬城商談,負責主持,先把國內的市場打開。”

陳河宇交代道。

隔天,新聞媒體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國產自研芯片正式邁入28納米芯片的時代。

“山海微電發力28nm芯片,打造成熟工藝龍頭,向灣積電說不!”

“MVIDIA拋來橄欖枝,送上6億采購大單!”

“山海微電王者歸來!全新28nm芯片實現量產,有望取代灣積電!”

“陳總,恭喜啊,老領導讓我告訴你,放手去做,只要你能突破14納米的技術封鎖,你要的東西,一定能辦到。”

柳秘書特意打開一通電話道喜。

“謝了,柳秘。”

陳河宇輕輕一笑。

他可不甘心做一個純粹的代工廠,為英特、鎬通、MVIDIA埋頭生產晶圓矽片,最後大頭都被老外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