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尾聲】中州

崔立兵變獻城之時,元好問在朝中任左司員外郎,官職雖小,才名卻著,故而也在獻俘名單之內。

元好問深知蒙軍素有屠城慣例,煎熬之下,決意置個人毀譽得失於不顧,毅然忍辱寫下《寄中書耶律公書》上呈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請求保護王若虛、楊奐等五十四名中原大儒,委以重任。而後又在耶律楚材的引薦下,兩次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覲見蒙古大汗。

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使得元好問飽受“貪生怕死”“厚顏無恥”“賣國求榮”的責難,然而汴京生民、中原大儒和金朝典章文獻卻得以保存,千秋功過,自有後世分明。

雖有上書之功,元好問依舊楚囚南冠,被蒙軍羈押至山東聊城,也是在這裏,聽到了皇帝身死,金國滅亡的消息。

那是天興二年,歸德無糧,皇帝又往蔡州,在雙溝寺避雨時,見身邊人馬稀疏,儀衛蕭條,不覺悲從中來。翌日晨起,潘守恒進梳櫛,勸道:“願陛下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業。”皇帝聞言,淒惋咨嗟良久。

到達蔡州後,金軍垂死掙紮,哀兵小勝,蒙古多次攻城失敗,“不復薄城,分築長壘,圍之”,並定下了聯宋滅金之策。

十月,宋廷派遣鄂州兼江陵府副都統孟珙領兵二萬、運糧三十萬石踏上了滅金的征程。

十一月初五,宋軍與金軍在息州狹路相逢,接戰不到一個時辰,便一舉擊潰前來阻擊的金軍,並一直追殺到高黃坡,斬敵一千二百,俘虜了大批戰馬,順利地與蒙軍會師於蔡州城外。

十二月初一,蒙軍於息州擊敗金將武仙,海州、沂州、萊州、濰州等地守將遂紛紛望風而降。至此,宋蒙聯軍正式完成了對蔡州的包圍,內防金兵突圍,外阻金兵入援,將之變作一座孤城。無奈之下,金軍只能臨時招募民兵禦敵。

十二月初四,金軍忽開東門,意圖突圍而出,被宋軍擊敗。

十二月初七,蒙軍決練江,宋兵決柴潭入汝水倒灌蔡州城。

十二月初九,蒙軍破蔡州外城,宿州副總帥高剌哥戰死。

十二月十九,蒙軍攻破蔡州西城,炮軍總帥王銳殺元帥谷當哥,率三十人降蒙古。

十二月二十,皇帝以行在內最後一點禦用器皿分賜兵將,激勵士氣。

十二月二十四,皇帝親自帶兵從東城突圍,卻被宋軍所設的鹿角戰柵所阻擋,殺鬥而還。

天興三年正月,蔡州城內斷糧已久,乏食缺水,鞍靴甲革包括軍鼓鼓皮所有能吃的都被吃盡。

正月初十,宋軍攻陷城南。

至此,所有的人都知道,最後的時刻終於要來臨了。

“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縶,或為俘獻,或辱於階庭,閉之空谷。吾必不至於此!”深夜裏,皇帝雙手挽起全身甲胄的承麟,鄭重地冕旒加於他兜鍪之上,微笑道:“吾弟當為堯舜。”承麟大驚,堅辭不受,皇帝復道:“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朕素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承麟身為宗室,自有傳續祚胤之責,只得含淚叩首應承。皇帝命宋珪潘守恒等傳令文武官員,入內拜見新帝。參拜未絕,東方待曉,宋蒙聯軍已將殺到,承麟一把扯開袞冕,露出帶血的甲胄,頭也不回地沖了出去。

皇帝慘然一笑,緩緩走回居室幽蘭軒,命焦春和結繩於梁,投繯自盡。

宋珪奉命聚薪焚燒幽蘭軒,還未燒成灰燼,聯軍已破墻而入,搶奪皇帝屍首,宋珪、潘守恒、焦春和奮力反抗,殉主而亡。

承麟退保子城,突圍未果,亦死於亂軍之中,凝光隨之跳下城樓。

達及保與忠孝軍士卒忘死殺敵,直至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五百余名官員、士卒聽聞皇帝業已崩逝,紛紛投汝水殉國。

天明了,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用光明見證一個王朝永遠墮入黑暗,金朝自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至此歷一百一十九年,亡。

-

-

四人聽罷,唏噓不已,元好問喟然道:“又過了一年,我從聊城獄轉到冠氏獄,收集了許多獄友和國朝士人的詩詞文賦,一一抄錄校對,再過了四年,我獲釋出獄,回到家鄉忻州,將這些年收集整理的詩文按照作者歸類,再為作者立傳記錄生平,編成十卷,取名《中州集》。”

回雪微微睜大雙眼,低呼道:“以詩存史!元翁翁曾經和將軍說過的。”元好問點頭道:“正是,姑娘好聰明,若朝廷實在不肯讓我撰修金史,那麽這部《中州集》或許也能使後世管窺一斑。”

李俊卿聞言,忽而走到元好問身前,恭敬揖道:“晚輩此番出門,正是因為元學士修史。”

此言一出,其余四人皆詫訝不已,李俊卿環視眾人,聲氣誠懇:“五年前,家父移家至青州,此地是我李氏故鄉,與外祖母的家鄉萊州相去不遠,家母很是歡喜。又因山東曾是外祖父撫牧之地,家母格外思親,閑來常與我們講述外祖父的故事,也嘆息他沉冤未雪,朝廷便已覆滅了。”九娘想起仆散寧當年苦心積慮為仆散安貞申冤,亦深感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