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真正的儀式(第3/4頁)

蕭伯納認為自然在能夠滿足生物需求的情況下,一切生物都能夠相對‘平和’的生活在一起,而不用一見面就人腦子打成了狗腦子,獅子和斑馬都能在河邊同時喝水。

他在構築黃金椰棗這片區域的自然概念。

自然包容的東西太多了。

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在它的環境中,地水風火的自然元素必不可少(黃金椰棗一開始只有這個,而且沙漠化嚴重,幾乎沒有多少活著的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基石,也一定不能少,蕭伯納平衡了地水風火,給植物以生長的土壤。動物是自然的活力,是必須的一環,蕭伯納接納了野獸,給它們以生存的空間。

而智慧生物則是自然界的高層建築,只有底層建築滿足的情況下,智慧生物才可以在自然界生存繁衍。

這就是蕭伯納的傳奇儀式。

他在地基的部分打得最穩,所以植物領域跑不了,可是能不能摸一下自然領域,就需要一點點運氣了。

因為他已經盡可能的利用‘自然’的構築。

時間一天天過去。

蕭伯納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播種森林,為了滿足智慧生物的生存需求,他安排人手開辟了大片的田地同時借助法術和儀式,來防止水土流失破壞自然平衡。

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部分了。

文明。

在蕭伯納的理解中,文明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德魯伊教團的一部分成員很排斥文明,因為他們認為類人生物的文明會引來對大自然無止盡的掠奪與破壞,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智慧生物貪婪地從自然界搶奪一切資源。

但這些都是很低級的文明。

一個城鎮的繁榮,這是文明發展的體現,但是隨著人口增加,需求變多,生物聚集,他們需求的資源也與日俱增,然後他們開始開墾田地,砍伐森林,獵殺動物,驅逐其他生物等等。

曾經很多平衡教派的德魯伊反過來獵殺人類,就是因為這種掠奪直接導致了附近的生態鏈崩塌。

然後,水土流失,大地荒蕪,森林焚毀,動物絕跡,大自然崩塌的生態鏈開始反噬人類自己,被驅逐的生物瘋狂報復,曾經繁榮的城鎮日益凋零,無法滿足需求的人類數量銳減,資源過度索取導致生存都變得艱難,人類的數量也慢慢變少,文明的力量開始衰退。

時間流逝,大自然開始修復一切。

森林重新出現,動物們再度繁衍,豐富的自然資源引來了新的人類,一切又開始了一個輪回。

在蕭伯納的認知中,這裏面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文明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生產力的提升,或者說是資源無法撐到他們進入文明的下一個階段,這就導致了雙方一起走向毀滅。

別說是這個世界,就算是他前世的地球,要是文明無法蛻變到新時代,不管是進入星際時代,還是生產力再度爆發,這兩者都可以給文明續命,反正不能是虛擬世界的飲鴆止渴,因為如果資源耗盡後,文明還是在原地踏步,那麽毀滅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蕭伯納目前在黃金椰棗進行的儀式與實驗,就是平衡文明與自然,尋找其中的契合點,以達成他想要的‘天人合一’。

在中古文明的時代。

想要滿足智慧生物的需求,又不對大自然造成嚴重破壞,那無疑是比較容易一些的。因為他們的需求都很簡單,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飯。

蕭伯納曾經拜托莎塔菈的事情,就是為了滿足智慧生物的基礎需求,在現有的土地可以滿足食物供給的情況下,他們就沒必要破壞森林開墾田地,也沒必要大量的獵殺野獸,破壞食物鏈的平衡。

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蕭伯納需要引導文明,乃至是給文明尋找方向。

在一個擁有超凡力量的世界裏面,文明的方向應該朝著哪裏前進,這是蕭伯納未來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因為文明的發展必定會產生更多的需求,需求遠遠超過供給,就是自然平衡被打破的開始。

幸好,他現在做的一切,已經足夠讓他走完傳奇之路了。

至於更遠的東西。

等他將來準備踏上史詩之路的時候再說吧,也許那個時候他已經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引導文明與自然。

這個世界現有的環境,是以限制文明的方式,來保持最原始的生態平衡。

甚至是有些種族間的殺戮與戰爭,都是為了減少人口對自然的掠奪,順便諸神還能收割一波靈魂。

只有法師們超脫了文明的眼制。

但是隨著魔鄧肯的離去,法師們也將一些知識束之高閣,他們畏懼諸神的力量,開始追求只讓自身超脫於文明之外,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那些移居到外層空間和其他位面的大法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