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傳道(第3/4頁)

“蕭伯納閣下。”

波爾圖·南的身影進入了椰棗林,朝著不遠處的蕭伯納俯身示意,隨後道:“我們缺少食物,族人們帶來的食物只能撐到下半年。”

他是遠東遺民新一代的領袖,長老們大部分退居幕後,新生代的遠東遺民逐漸登上舞台。

“我知道了。”蕭伯納轉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年輕人,如今的陰影劍聖還很稚嫩,他的成長還需要更多的磨礪。“財富教會許諾半個月後會送來第一批的物資。”

他已經開始準備喚醒大地生機的儀式。

隨著林中聖地的布局漸漸完成,聖居的力量也開始朝著四面八方擴散,也許不能將這些沙土轉化為肥沃的耕地,但是至少種植一些農作物還是可以辦到的。

事情要一步一步來,飯要一口一口吃。

蕭伯納也沒想過一口氣就將黃金椰棗完全修復,他的計劃是以椰棗林為核心逐漸朝著四面八方輻射的。

目前最重要的是讓黃金椰棗可以自足自給,至少能夠養活三五萬的人口。

“我們挑選了一些有潛力的孩子,希望可以讓他們跟在蕭伯納閣下身邊學習自然之道。”波爾圖·南俯身開口道。

蕭伯納擡頭看了他一眼,問道:“有多少?”

“二十三人。”波爾圖·南回答道。

從三萬多人裏面挑選了二十三個,那應該都是那種有潛力,天生感知不錯的人選。

“知道了。”蕭伯納點頭道:“安排人送他們到椰棗林來。”

不開宗立派不行了。

黃金椰棗光靠幾個德魯伊的力量,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壯大,蕭伯納必須考慮培養一些德魯伊的學徒。但是開宗立派的話,蕭伯納就要面對來自德魯伊教團的壓力,而且最關鍵的是他還沒有決定好傳播的教義思想。

德魯伊教團內部的教義都是神靈制定的,可是這些蕭伯納自己都看不上,更不可能交給自己的學徒們。

他想教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但現在德魯伊的主流思想是荒野之道,裏面的延伸教義都是大地教派、均衡教派、野性教派等等,這些對蕭伯納來說都太片面了,而且很多地方都被神靈定死了概念。

他追求的更多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文明與自然的平衡,是一種近乎於‘道’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對那些傳統的老頑固而言。

“傳法不傳道。”

蕭伯納最終還是決定先忍一波,他自己都還沒有走完證道之路,目前傳播任何的思想都會招來德魯伊教團的反噬。

德魯伊的法術不是諸神給的,那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原本就存在的原始力量。

諸神只是竊取了自然的權柄,然後設定了一個權限,用祂們的意志來解讀大自然,並且給大自然定義。

德魯伊的長生不老也不是諸神的恩賜,那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是他們修行的過程中體悟的自然之心,是跟自然力量融合的過程中掌握的能力,任何一個德魯伊只要達到了那個境界,都可以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

蕭伯納關於‘天人合一’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最終是一個【合道】的概念。

就像蕭伯納曾經說過的,如果他某一天意外戰死了,他會將自己從自然精魂那裏獲得的一切力量,都還給大自然。

他的這種想法從未改變過。

蕭伯納踏上的自然之道不是諸神的恩賜,他走得是‘敬天法地’,向大自然尋求一切,也用一切回報大自然的道路。

但是這種思想跳過了神靈。

德魯伊如果走蕭伯納的道路,那麽就不再需要崇拜信仰任何的神靈,如果說要信仰誰的話,他們信仰的就只有自然大道,這等於是挑戰了自然諸神和荒野諸神的權柄,在德魯伊教團內部更是大逆不道的思想。

有些太深奧的東西,蕭伯納也沒有辦法去跟那些年輕的德魯伊講,因為他自己也不算完全理解,他要傳播也就是傳播一些通俗易懂的,就是信奉‘天人合一’道路的德魯伊,需要讓智慧生命跟大自然和諧共處,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爭取自身更好生存的同時,也要努力讓自然的一切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樣就算是完事了。

等到他們到達了傳奇德魯伊的境界,自然也就會對‘天人合一’有更深層的理解。

自然並不在乎生命。

哪怕是自然精魂組成的也僅僅是一個泛意識概念,是萬物出於生存的目的對大自然的乞求,這是最初荒野精魂的誕生契機。天人合一的思想往深層次走也是一樣的道理,天人合一是天在前人在後,是人對更好生存的渴求,來謀取與自然相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