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番外·四十年後

教皇國最近十分熱鬧,從去年年初開始,各國的外交使節就陸陸續續抵達了翡冷翠,1127年二月初,在春天還沒有對翡冷翠完全展開笑容的時候,聖西斯廷宮被一種高亢的喜悅和興奮包圍住了,使臣們穿著自己最為華麗得體的衣服,仰著頭在修士們的帶領下登上廣場前宏偉的台階,內心充滿了得意的激動。

翡冷翠並沒有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據教皇宮秘書廳某些酒後不那麽老實的秘書透露,秘書處只代冕下向以羅曼為代表的幾個國家領袖遞出了邀請函,但正如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樣——

聖西斯廷一世的誕辰是公開的信息,在他成為毋庸置疑的敘拉古之主的幾十年後,這一代出生的年輕人幾乎是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整個時代的光輝都集中在有聖西斯廷一世居住的翡冷翠,他們怎麽能錯過這個親眼面見地上聖人的機會呢?

抱著這樣的想法,整個西方世界的君主從1125年就開始搜羅各種能充當賀禮的寶物,最為美麗的花朵、最為璀璨的寶石、最為古老的冠冕、最為珍奇的動物……翡冷翠的市民們為此大開眼界,各國的外交官們很樂意在進入翡冷翠後展示自己帶來的奇珍異寶,翡冷翠市民們眼中的驚嘆讓他們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他們的到來並沒有被拒絕——這是當然的,聖西斯廷一世有著人類一切光輝的美德,當他步入暮年之後,悲憫、慈祥、溫柔、博學……他幾乎成了這些品質凝聚起來的一個概念,沒有經歷過他年輕時代的年青人們完全不能想象故事裏那位舉著旗幟橫掃亞述、用刀劍和火焰分裂加萊的君主竟然和這位老人是同一個人,故事裏的君主鐵血、冷酷、果斷,而他們看見的人?

盡管敘拉古的大部分權力都實打實地握在他手裏,但比起陛下,年輕人們更願意稱呼他為冕下,或是那個有些浮誇卻絕對真心實意的尊稱——地上聖人。

教皇宮的秘書廳從容地迎接了這些不請而來的客人,並妥帖地將他們安置下來,安排了市政廳下屬的小導遊帶領他們遊覽翡冷翠,那些小導遊都是出身下城區的小孩子,從教他們識字的修道院畢業後,接受市政廳的雇傭獲得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開拓了眼界,這為他們日後應聘其他工作提供了非常漂亮的簡歷。

畢竟市政廳只會雇傭十三歲以下的孩子,而每一個通過這種方式走出下城區的孩子都會早早地離開這個崗位,將這份工作交給下一個需要它的後輩。

在二月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所有使臣都早早聚集在了聖西斯廷宮,他們仰望著宏偉的石頭台階和屹立在頂端的宮殿,發出了不由自主的贊嘆。

“實在是了不起的藝術品,人類的傑作!”來自杜維西聯邦的行政官眯著眼睛感慨。

那座被龐大的石頭台階托舉起來的宮殿的確配得上這樣的贊美,它就像是從遙遠的羅馬帝國復活的宮廷,二十四根粗大的圓形羅馬柱頂住三層的宮殿,每一處小細節都被精細地雕琢,裝飾以卷耳草、玫瑰,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百合及荊棘的花冠,站在台階下往上看的時候,會被那種古羅馬式荒涼沉靜的威嚴感所俘虜,君主的威勢就在這種仰視和漫長的台階攀登中被捶打釘子似的楔進了客人心裏。

蓬巴杜公國的公爵站在台階中部,握著手杖,饒有興致地問身邊陪伴的修士:“四十多年前,萊茵公爵閣下就是在這裏被刺殺的嗎?”

修士始終保持著端莊的面無表情,聽見這個問題後,眉頭微微動了一下,禮貌地奉承了一句:“您對翡冷翠很有了解。”

這句話聽不出是不是諷刺,蓬巴杜公爵幹脆將它當成了一種贊美。

“啊,敘拉古的年輕人有誰不是聽著冕下的故事長大的呢?”去年剛過了二十五歲生日的小公爵興致勃勃地說,同時轉動腦袋四處張望,看起來已經完全將這一次旅程當做了某種對童年和歷史故事的聖地遊覽。

“……在最後一位波提亞家主在宮殿大門前遭遇背叛和刺殺不幸逝世後,波提亞家就走向了無可挽回的衰落,直到仁慈的冕下寬恕了這個古老的家族,一個嶄新的、虔誠的波提亞家在廢墟中誕生,他們延續了曾經的輝煌,再度成為了藝術和財富的代名詞……而那座葬送了最後一位波提亞掌舵人的宮殿,則被他們獻給了聖西斯廷一世,成為冕下除了教皇宮外最常居住的地方……”

蓬巴杜公爵站在台階上,看著面前這座宏偉的宮殿,眼裏是窺見了歷史的迷醉光芒,他背誦的話出自前幾年新編的《翡冷翠近代史》,這本書經過了教皇宮秘書廳的嚴格審核才得以出版,每一個貴族家庭都選擇用它來做孩子的歷史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