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圍獵

這萬壽節過的, 幾家歡喜幾家愁。

太子那幅畫像,讓天壽帝回憶起了年富力強時,文武雙全的自己, 據宮裏傳出信來,他獨自一人坐在寢殿當中, 也不招妃子伴駕, 也不命伶人唱歌,就這麽對著那幅畫, 長籲短嘆的,等籲夠了, 再找出當年甘貴妃留下的遺物, 一條錦帕,捧著它, 跟捧個大寶貝似的,情到深處,還擠出了幾滴眼淚。

……

孟昔昭抽抽嘴角, 不再管顯然是進入了追憶往昔狀態的天壽帝。

不過, 揮退下人之後,他又頓了頓, 眼神停滯在桌面上空。

對過去的懷念, 就是對如今的不滿,他越表現得沉郁, 也越說明,他對這些事有多在乎。

孟昔昭陷入沉思,而站在一旁的金珠, 等了好一會兒,發現他是真的忘了自己還在這, 不禁出聲提醒他:“郎君——”

孟昔昭這才看向她,臉上還帶著幾分被打斷思緒的茫然:“啊?有事嗎?”

金珠:“……”

她無奈的笑了笑:“石先生的訴求,您準備怎麽回復他?”

石大壯自從在隆興府揚了名,金珠就不再直呼其名了,而是尊稱一聲先生。

隆興府對石大壯無比的感恩戴德,在隆興府百姓眼裏,他們的第一大恩人是孟昔昭,而第二,就是這個名為石大壯的農師,連管理一應雜務的謝原,都要往後排。

然而,在隆興府前呼後擁的石大壯,一回到應天府,就又進入了查無此人的狀態,即使他穿上代表著達官貴人的綾羅綢緞,也沒人搭理他,更不知道他身上竟有如此奇異的本事。

搞得石大壯十分郁悶,二者落差太大,以至於連闔家團圓的興奮勁兒,都被打了一個折扣。前段時間,孟昔昭忙著受賞,忙著交接,又忙著坑人,石大壯的家搬到內城來了,他對這些事,也有所耳聞,所以不敢來打擾孟昔昭。但時間長了,他就坐不住了。

自從被重新安排到莊子裏進行農務研究以後,他覺得孟昔昭這是又開始重視農耕了,所以高高興興的找到金珠,跟他申請,把自己研究的這些成果,對全天下廣而告之。

一來他確實進步了,心懷赤誠,想要讓所有百姓,都跟隆興府的百姓一樣,看著多出來的收成笑開顏;二來,他也有那麽一點私心,還想再回到眾星捧月、人人都稱他農師的環境當中去。

但是孟昔昭聽完了金珠的話,想都沒想,就直接搖了頭:“農肥的研究永無止境,這才哪到哪,讓他沉下心來,繼續研究,今年秋收已過,就是宣揚,也不急於一時,等到明年,春耕之前,我自會把他的成果上報朝廷,為他論功請賞。”

金珠默默看著他,總覺得他這話只是個托詞。

誠然,秋收已過,此時正是農閑的時候,但除了北方地處寒冷,冬季的土地凍得硬邦邦,因此什麽都種不下去,可在南方,哪怕只是這應天府,冬季的時候,也是可以種植一些作物的。

再說了,推廣新的種植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彼時是一個隆興府,所以他們趕著春耕推廣,也不礙事,最多誤上幾天的農時,可這回是往全國推廣啊,哪怕提前一個月,都不嫌多。

金珠的眼神落在孟昔昭臉上,孟昔昭感覺到了,但他依然神色如常,只裝自己什麽都沒看見。

——總不能說他有私心,所以不想讓天壽帝還坐在龍椅上的時候,把這功勞安在他頭上吧。

即使研究這東西的人是石大壯,而供給石大壯的人是他孟昔昭,可世人才不管這個,在世人眼中,他們一個是天壽帝的子民,一個是天壽帝的臣子,他們倆的功勞,就等於是天壽帝自己的功勞。

畢竟不管他倆有多忙活,最終這政令發出去的時候,還是以天壽帝名義發出去的。

……要真把這種利在千秋的好事安到天壽帝身上,以至於後人因為這個,輕飄飄的評價他一句雖然一生昏聵、但也做了些好事,那孟昔昭真是死了也能被嘔活。

所以,就讓他也自私一回好了,先按著,不上表,等太子掌權了,再把這個提出來。

不過他也知道,這事拖的越久,越不地道,好在按照流程,應該不至於真的拖到春耕那天去。

沉沉的吐出一口氣,孟昔昭擺擺手,不想再說這個了,而是擡起下巴,讓金珠把上個月的情況匯報給自己聽。

…………

去年從匈奴回來之後,天壽帝賞賜他的那些良田,就已經在他面前過了明路,雖說天壽帝欽賜了他研究新式武器的權力,可其他的東西,以免被天壽帝知道,孟昔昭還是換了個地方,然後把自己的人,全都轉移到新莊子裏來了。

新莊子比舊的大十倍,單護院就有二百,一半是他自己雇來的,另一半是太子給的,他沒權力養兵,家裏的護院拿著的武器全是棍子,雖說威力也挺大,但到底不如真正的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