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俗人

南詔皇帝對詹慎遊十分忌憚, 這也不能怪他。

詹慎遊也就帶兵打了南詔一年多,不到兩年,就這麽不到兩年的時間裏, 南詔一場勝仗都沒打過,被打的節節敗退, 心理陰影老大了。

當時南詔的首都還在邕州, 即後來的廣西南寧一帶,南詔和別的國家不一樣, 經常遷都,連靠著放牧生活的匈奴都沒有他們遷的勤快, 至於原因麽……自然也是因為窮。

百姓窮, 皇帝也不怎麽富裕,家底沒多少, 當然是說走就走,不怕舍不得家裏的東西。

因此南詔有個習慣,打下一個地方來, 皇帝就帶著全家搬過去, 靠各種機構對皇族的拱衛,來穩固當地的統治, 一般來說他們隔上好多年才能打下新國土, 所以這麽折騰,大家也沒有意見。

國力最強盛的時候, 連大理國如今的首都大理,都曾是南詔的國都,南詔人覺得大理國搶了他們的地方, 大理國則覺得他們這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面對曾經的地主老財, 用不著客氣。

……這也是他們兩國為什麽老互相看不順眼的原因。

要說起這個南詔皇帝,其實,他的性格跟天壽帝是有些相似的。

兩人都是好大喜功,都崇尚武力征服鄰居,都是說一不二,性格頗為強勢。

但南詔皇帝可沒有天壽帝這麽奇葩,他沒有離奇的愛好,喜歡美女,也在一個正常範疇之內,人也聰明,南詔在他的帶領下,日子過得還行。

不過,那都是過去了,如今年紀增大,再加上齊國不停挑釁又不停落敗,他這心裏,早就飄了,英武程度跟過去相比,已經下降了好幾個百分點。

但他就是下降百分之五十,也依然是個比天壽帝厲害的君主。

……

隆興府被齊國拿回去,南詔皇帝不心疼。

因為打一開始他就知道,隆興府是守不住的,那塊地方位置不行,除非他再北上,把江州,還有旁邊的鄂州一起打下來,那還有一守的可能。

可連年的戰爭不僅給齊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給南詔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出生率趕不上死亡率,青壯年年都在減少,要不是他當年夠強,一下子搶走了齊國的好幾座城池,導致百姓對他盲目崇拜到了新高度,他們國內,也早就亂套了。

南詔皇帝即使飄了,也知道他需要盡快破局,這仗,打是能打,但千千萬萬不能再擴大規模了,要不然的話,等他們徹底被戰爭拖垮了,旁邊的大理就該歡呼著趁虛而入了。

所以南詔皇帝最初的目的,就是搶一波糧食,再搶一波人,順便再給長久以來只守不攻的將士們,續一波士氣,讓他們看看勝利的喜悅。

這主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別人出的,打隆興府時,他們就已經預測過隆興府什麽時候會被搶回去,還為此定制了一系列的計劃,諸如再搶種一批糧食,擄劫有能耐的齊國人,先看看情況,然後再決定是殺是留的問題……

但他們怎麽都沒想到,齊國人會回來的這麽快,還帶上了聞所未聞的新式軍器。

隆興府被搶回去以後,南詔人就在研究他們的火/藥究竟是怎麽做出來的,但偷不到,也搶不來,看著他們用,還沒法看清那究竟是個什麽東西,最後他們只能另辟蹊徑,讓放到各國的細作替自己打聽,到底怎麽回事。

結果送回情報的,還不是派去了齊國的細作,而是派去匈奴的細作。

匈奴因為離他們太遠太遠了,南詔皇帝最初都沒想過要往那邊派細作,還是他女兒說,不管有用沒用,先以防萬一,於是,他才意思意思,派了兩個人過去。

這倆人在匈奴一蹲好多年,地位也很低,就是裝作普通的外國商人,他們只知道,去年齊國送他們的公主過來和親時,在匈奴王宮裏用過那個東西,用完以後,匈奴人就對他們和顏悅色了起來,至於這東西怎麽做的,以及是誰做的,他們就不清楚了。

如果沒有吉州城破這件事,南詔皇帝大概還在對火/藥的事情焦頭爛額。

但現在吉州出事了,火/藥立刻就被南詔皇帝扔到了腦後,要知道,他現在就住在仁寧府呢,離吉州也就幾百裏的距離,自從十一年前,詹慎遊死了,這幾座城池就並入了南詔的國土,南詔皇帝看這幾個城池跟看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喜歡得緊,它們跟隆興府可不一樣,被奪走一個,都跟撕南詔皇帝的肉一樣疼。

於是,他緊急叫來自己的軍師,跟他們商量接下來應該怎麽辦。

至於他的軍師是誰……一個叫羅買隆,一個叫羅薩花,前者是他兒子,後者是他女兒。

這倆人還是一對雙胞胎,南詔沒有雙胎不詳的說法,更何況這還是一對龍鳳胎,打剛出生的時候,南詔皇帝就非常喜歡他倆,給他們的母親升級成了皇後,後來皇後沒了,他還親自教養這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