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還願

月氏這個國家, 其實地位也很尷尬。

因為它既沒有厲害到可以稱王稱霸,也沒有弱小到需要對其他國家俯首稱臣,說它沒實力吧, 它也能拉出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跟人拼命, 但要說它有實力, 又對不起它墻頭草一般的行為。

被當初的匈奴左賢王搶了王位,月氏人當時是忍了, 但沒過幾年,就密謀弄死了那位左賢王, 內部來了一個大混戰, 只要跟王族沾點血緣關系,就都覺得自己可以勝任王的位置。匈奴安頓好了自家草原, 扭頭一看,鄰居居然亂了,匈奴單於樂不可支的就要過去接收勝利成果, 月氏人大驚, 趕緊暫停內鬥,一致對外。

月氏王後, 就是那位左賢王當時娶的公主, 她當機立斷,把自己幾個孩子的姓全都改成了自己的, 還把左賢王的屍體刨出來,弄了個不倫不類的入贅儀式,直接把王, 變成了王夫,然後又把自己最大的兒子推出來, 提議讓他繼位。

也是多虧了這位公主聰明,不然月氏還真有可能被匈奴吞並。只是改了個姓而已,月氏人的反抗心理就沒那麽強烈了,匈奴大軍來到以後,他們抵死頑抗,匈奴見討不到好,就跟月氏簽了個停戰協議,說明只要月氏每年給他們進貢,他們就承認月氏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而且會跟他們睦鄰友好。

……果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匈奴強的時候,月氏自然是點頭哈腰,無有不從,但匈奴一旦弱下來,月氏就會瞬間翻臉,過去的兩百年間,人們都數不清月氏到底背刺過匈奴多少回了,背刺匈奴的時候,月氏當過越朝的小弟、當過夏國的小弟、還當過遙遠的基輔羅斯的小弟……

月氏人種族高度混合是怎麽來的,就是這麽來的,別說普通百姓了,連王族,都是徹徹底底的混血,既有匈奴血統、又有東歐血統、還有西亞血統、和一部分的黃種人血統。

嗯……最後一點,說起來有些丟人。

月氏給周邊國家當了兩百年小弟,越朝和齊朝也沒閑著,給周邊國家輸送了兩百年的公主……

越朝就不必說了,年年跟匈奴打仗,除了匈奴沒有,為了讓其他國家別來摻一腳,越朝幾乎把所有的公主都留給外國了。大齊跟匈奴沒有那麽連綿不絕的戰事,但他們也會往外送公主。

別問,問就是睦鄰友好,未雨綢繆,不管會不會打仗,先把公主送出去再說。

孟昔昭尋思著,大齊人可能心態已經扭曲了。

上層是什麽想法,底下人是不會知道的,為了讓他們覺得輸送公主是好事、一點都不丟臉,上層甚至會大力宣揚,說公主嫁出去是為了結秦晉之好,是極度光榮的事情,一年兩年,沒什麽效果,十年八年的下來,人們對嫁公主這種事就會感覺很常見,甚至假如不嫁了,他們還會有意見。

怎麽不把公主嫁過去了?不嫁公主,怎麽宣揚我們大齊國威,怎麽顯示我們大齊胸襟廣闊?

孟昔昭撐著臉,百無聊賴的晃了晃腿。

教化民眾這種事太高大上了,他管不了,他還是把眼下的問題解決了吧,明天去月氏驛館,他要帶什麽見面禮呢?

月氏驛館在淮河對岸,也就是大報恩寺東邊二十丈的長生街上。

長生街就是驛館一條街,除了各個國家的驛館都設在這,這裏還開了很多家客棧,有的是大齊人開的,有的就是外國人開的。

但不管哪國人開的,招待的都是外國客人,孟昔昭今天沒坐馬車,一路走來,就沒見過幾個大齊人,各國的商人穿著不同的服飾,用各自的語言跟別人交流,孟昔昭駐足聽了一會兒,發現一句都聽不懂。

越在這種時候,他越覺得紮心。

因為上輩子,他的大學專業就是小語種專業。

然而非常不幸,他學的語種來自非洲,一點都幫不上忙。

除非大齊能在孟昔昭有生之年造船出海,不然,他的這個技能點,怕是一輩子都用不出來了。

悠悠的嘆了口氣,孟昔昭邁步走向月氏驛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很快,月氏使臣就出來見他了。

這就是給月氏人辦事的好處了,月氏人自己也知道,說不定哪天他們就又開始當大齊的小弟了,態度上還是過得去的,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要是換了對面的匈奴,孟昔昭今天能不能見到人,都不好說。

月氏使臣名叫沮渠慧覺,來自月氏宗室,是個三十來歲的高個帥哥,深眼窩,卷頭發,有著一雙淺褐色的眼睛。

光看臉,這位使臣長得真不賴,但是再看看他的衣服,魏晉風的寬袖長袍,刻著六字箴言的頭冠,讓他整個人都散發出一種放蕩不羈、祥和平靜的猴子氣息。

孟昔昭:“……”

他默默的露出一個微笑,然後睜著眼睛說瞎話:“這位想必就是沮渠大人了,請您饒恕我的冒昧,剛剛您一走出來,我還以為看到了阮籍嵇康在世,後來看見您的樣貌,我才反應過來,真是失敬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