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0章 大結局上(第4/12頁)

人類醫生的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學習醫學課本基礎知識以外,積累臨床和學術研究數據作為大腦思維基礎,再回到患者個體上調整微數據因人而異。這條思路放在計算機上,可以是輸入大數據做基礎再建立模型完成微調模擬人腦個性化定制。

台下早靜到呼吸聲聽起來都叫人覺得大而累贅。

沒有人再站起來反駁提問,說明在場的行業精英們無不一致認同上述新概念是可行的可觀的。

時機到了,講台上的謝嘉賓拿住話筒說:我個人認為,趁著本次世界大會的好時機,是時候研討協商進行手術機器人發展技術路線做好研究規劃,讓我們的精力和投資放在最重要的技術領域,而不是浪費在不必要和隨時變為過去落伍的技術上。

飯一口一口吃,要拿住標準,先得拿住話題是不是。

只瞧在場的主辦方領導艾瑪他們先跳起來,高興死了:這個提議太好太好,一旦實施本次大會將有學術突破性議題影響世界醫學圈,會載入史冊的。

現場的觀眾嘉賓來自世界五湖四海,大多數是後來者,壓根兒不介意B公司之類的領先者被挑戰。謝嘉賓的提議下來,個個應聲響應,恨不得把水攪渾了,抓住機會超車。

這番熱鬧的場面讓張大佬都十分意外了,一雙灰色小眼瞳眯得不能再眯:這個謝同學儼然比他張大佬更懂怎麽搶啊。

任哲倫猛地笑出聲來,不然他怎麽從一開始直覺這個師妹是他見過中最老油條的。

演講結束,台下不少人如潮水般湧向講台圍住講台。

張書平忙碌著保護謝老師的人身安全,喊著:“別擠,別擠,有問題一個個說。”

這些擠兌的人不止有問學術問題的,還有說其它事兒,如以下:謝醫生,你來出差幾天,有空到我們醫院做個演講不?

醫學人全是高智商人群,不傻的,與其在這裏擠,不如把人搶回自己地盤上慢慢問,要是能趁此把人才搶回去給自己用更好。

蘇力瑪站在人群裏聽見著急,大喊著:謝醫生要先到我們大學實驗室參觀的和演講的。

這一個個厚臉皮地搶出戲,張大佬走出來說話:謝醫生的日程安排很緊的,恐怕沒有那麽有空。

要請謝醫生,麻煩先經過他張大佬這個經紀人同意統一安排再說。

直到酒店方來趕人說要打掃衛生,人群方慢慢散去。

中午時間吃個飯,聽說現場有媒體記者早已“嚓嚓嚓”按下相機快門,把她謝醫生的學術美照拍了,隨之會很快發表在當地的報紙上進行報道。

張書平打電話給奶奶報喜,心知奶奶可關心他的謝老師了。

魯老師聽到有報紙刊登,急忙告訴孫子要把報紙買回來帶回來。

“放心吧,奶奶。”張書平笑著說,“我知道你要做謝老師的剪報,已經買回來了。”

“好好好。”魯老師直點頭,“記得好好保存。”

四周的人一聽才知道魯老師在家中有個嗜好,喜歡給自己的學生們做剪報。

三天大會日程飛快地過去。在此期間,去了蘇力瑪教授所在的大學實驗室以及當地幾家有名的醫院參觀,演講沒有再講,因為張大佬這個經紀人不同意她再在外面暴露技術寶庫了。

這次來參加世界技術論壇最大的收獲,無非是能與世界大佬們面對面接觸建立了不少私人學術交流關系。不止她,包括林昊同學潘世華同學他們,一樣收獲了同行大佬們的郵箱地址等聯系方式。

最後一天要離開之前,眾人去了左醫生家裏吃飯,沒能去姚醫生家吃大餐是因姚醫生家離他們開會地址太遠。為此姚醫生路上一直悶悶不樂。

要說到上回手術演示中的新技術研發,左醫生的家人計算機大佬是出了很大力氣的,專程飛到國內幫他們,一起相處的時間不短,跟他們其實不陌生了。

當天她在學術大會發表演講時,左醫生的大哥在的一路聽完,借這個機會又與她攀談:不知謝醫生未來會去哪家醫院就業。

看來只要是合作夥伴均很關心她最終會落戶在哪裏,因為涉及到後面長達多年的合作關系能否穩定下來。

回顧起來,回國之後她和她的同學們回學校做完論文答辯是要正式畢業了。

那天一行人搭乘客機回國,抵達機場時間是淩晨。

由於他們是載譽而歸,無論多早或是多晚,均有人來接機。

遠遠的,見到接機人群中立著一個熟悉的人影,一群人饒有興趣地喊話起來。

“是曹師兄。”

人來了不奇怪,如果不來接女朋友的機,是打算回去跪洗衣板嗎?開玩笑的,事實上是情侶甜蜜期間,巴不得天天找機會粘在一起成橡皮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