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二龍爭瓜

榮英殿, 是大燕始皇為了嘉獎班師歸朝的有功將帥而建。

耀靈帝執政三十多年間,只有一位大帥得此殊榮,自此以後, 榮英殿再沒有響起象征殺伐之樂的《廣陵散》。

燭光煌煌的大殿中央, 樂師們坐在高台之上,將悅耳的樂聲奉獻給君王貴客。

箜篌縹緲悠揚,宛如群鳥婉轉鳴唱。琴聲清越靈動,仿佛泉水淙淙流淌山間。笛聲清亮高亢,猶若旭日沖破雲霄。

席間賓客們彼此推杯換盞, 宮人們魚貫而入,奉上一道道美味佳肴,氣氛融洽,熱鬧非凡。

靖西侯對耀靈帝舉杯敬酒, 他眸光閃動, 語氣哽咽:“臣何德何等, 竟讓陛下為臣重新開啟榮英殿。臣定當效死輸忠陛下, 率領琸家軍鎮守隴西邊境, 為陛下, 為大燕的天下子民, 守護平安康泰。”

說至最後, 靖西侯潸然淚下,舉起手中酒盞一口飲盡。

耀靈帝接過皇貴妃遞來的酒盞, 他彎眉笑道:“靖西侯這些年的赤膽忠心,朕全看在眼裏。你為作表率,主動將妻兒留在京城, 一個人在隴西日炙風吹,不僅要提防虎視眈眈的西啟國, 還要看管好隴西馬場,著實辛苦勞累。朕得此忠臣良將,深感欣慰啊!”

靖西侯聞言,他當即快步從桌案後走出來,雙膝跪地,雙手交握放置額前叩首,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聲如洪鐘:“臣願為陛下肝腦塗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惟願聖上福壽無疆,大燕江山萬古長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殿中的官員紛紛起身出列,稽首伏地,口中高聲呼喊著:“聖上福壽無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恢宏,震耳欲聾,直沖雲霄。

耀靈帝看著殿下烏泱泱的臣子們,不由覺得龍心大悅,他攙扶起跪在身畔的皇貴妃,擺了擺手笑道:

“闔宮家宴,諸卿家不必拘泥大禮,都快起來罷。”

眾臣瞧見靖西侯站起身回到位子上,這才跟著紛紛起身回席。

絲竹管弦之樂繼而響起,不一會兒,大殿裏又恢復了熱鬧的氣氛,樂坊的舞姬們陸續登上舞台,澄妝影於歌扇,散衣香於舞風。

姜玉竹坐在不顯眼的席位中,她正小口吃著菜肴,忽而感覺被人輕拍了一下肩膀。

“姜少傅,許久不見,你別來無恙啊?”

姜玉竹轉頭看向笑容爽朗的十皇子,起身抱拳行禮:“姜某見過十殿下。”

“姜少傅不必同小王多禮。” 詹少辭直勾勾盯著少年十分熟悉的臉龐,心裏不禁感慨姜家兄妹的容貌太像了,以至於他在舉止閑適的姜少傅身上,隱約看到姜小姐多年前戲弄他時灑脫不羈的模樣。

被十皇子癡癡盯了半響,姜玉竹只好提醒道:“不知十皇子來尋姜某,是有何事?”

詹少辭如夢初醒,他訕訕一笑,沖身後的侍從擺了擺手,侍從立馬走上前,對姜玉竹奉上一本用白絹包裹的書。

他笑容滿面指著這本書道:“姜少傅,我聽說你對蘇謹之的筆墨頗有研究,你來幫小王瞧一瞧這本古籍,可是出自於蘇先生之手。”

十皇子提到的蘇謹之是受歷朝歷代文人推崇的文壇巨擘,此人瀟灑不羈,才華橫溢,他撰寫的辭賦清流暢快,行文獨具一格,後世諸多文人想要效仿他的行文風格,卻只得其形,不領其神。

只不過這位蘇先生命途多舛,他因直諫君主而遭到貶官,一生孤苦飄零,最終客死異鄉。

此人的傳奇經歷和所剩無幾的真跡,使得他遺留下的手稿隨便就能在珍寶閣拍出令人咋舌的高價。

姜玉竹小心謹慎揭開書上包裹的白絹,輕輕翻開顏色泛黃的紙張,她凝眉看了許久,最終合上書交還給十皇子。

“姜某不是珍寶閣的鑒寶師傅,無法準確判斷這本古籍的真假,不過蘇先生用筆精熟,字跡遒勁飄逸,不僵不滯,一氣呵成。這本古籍上的字跡確是和蘇先生留下的手稿極為相似,只不過在最後幾篇文章的筆韻愈發不羈,看其文旁注釋的時間,應是正逢貶謫期間,所以才會致使他行文風格大變。”

詹少辭雙眼一亮,他由衷贊嘆道:“姜少傅不虧是大燕最年輕的狀元郎,只匆匆看了幾眼就說到關鍵處。這本古籍當初被人發現時,就是最後幾章的內容引起爭議,內閣幾位大學士爭執不休,最終蕭大學士提出的論點與姜少傅一致,判定此本古籍乃是蘇先生的真跡。”

姜玉竹微微一笑,拱手道:“十皇子謬贊,姜某才疏學淺,不過是瞎貓碰上死老鼠,蒙準了而已。”

“姜少傅謙虛了,當初主持春闈的幾位考官看過姜少傅的答卷,皆是交口稱贊,稱你的文章清勁飄逸,通篇布局疏朗,呼應顧盼,是百年以來唯一個習得蘇謹之神韻的人傑。有道是寶劍贈英雄,好書送知己。既然姜少傅與蘇先生如此有緣分,小王就將這本古籍贈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