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再起風雲

仲春的天氣總是透著幾分不可捉摸, 早上還是艷陽高照,中午就可能迎來瓢潑大雨,到了晚上, 晚霞又嵌上了七彩飛虹。

京城裏流傳的八卦就如這仲春天氣一般變幻莫測。

要說京城百姓們在茶余飯後聊起最多的談資, 當屬是姜少傅起死回生,重返朝廷的離奇故事。

討論熱度之高,以至於連茶館裏的說書人特意將姜少傅千回百轉的經歷編纂了戲文,只要銅鑼一響,保準是賓客盈門, 聽得津津有味。

醒目一打,說書人淺呷一口溫茶潤潤嗓子,便對著樓下的茶客們繪聲繪色講起來:

“上回說到姜少傅福大命大,從十丈高的飛龍舟上一躍而下, 懷抱一塊兒浮木在江面上飄了整整一夜, 眼見就要墜入江底之際, 恰巧被一位好心漁夫救上岸並帶回了漁村。”

“可嘆姜少傅這一病, 醒來的時候居然失了記憶, 全然不記得自身是誰了?漁民夫婦見姜少傅容貌不俗, 談吐不凡, 斷定他個富貴人家的公子哥, 於是精心照顧了他三個月。”

“三個月後,姜少傅終於想起自己的身份, 一路風餐露宿回到京城,入京的頭一件事,便是登門看望太子可否安好, 足見姜少傅與太子的師生之情,情逾骨肉啊!”

堂下有茶客好奇追問:“那之前姜家下葬的人是誰啊?姜老爺和姜夫人連自己的兒子都認不出了嗎?”

不等說書人回應, 就有一位茶客搶先回答:“嘿,你是不知啊,據說當初假姜少傅的屍身被人從河裏打撈出來時,整個人都腫成了泡饢,莫說是姜老爺和姜夫人了,就連府尹裏的仵作都認錯了。”

話匣子一打開,茶客們也顧不上聽說書人繼續講下個故事。

有人又道:“姜少傅大難不死,時隔三月返回京城,聽聞自己一朝成了太子的大舅哥,不知他會作何反應?”

“據說姜少傅請奏聖上,直言胞妹無才無德,擔不上太子妃之位,還被聖上訓斥了一頓。”

“看來太子和姜家小女的婚事快要近了?”

“那也不見得,我前日看到姜宅後門駛出好幾輛馬車,一溜煙兒去了城門的方向,歲錦巷裏的街坊四鄰說那位姜家小女對京城的柳絮過敏,身上起了疹子,又給送去江陵老宅,要到炎節才回來。”

“好事多磨啊...”

京城裏從不缺新鮮事,姜少傅起死回生的消息熱熱鬧鬧傳了半個月,又被另一樁轟動的消息掩蓋了。

那便是皇貴妃的兄長——靖西侯歸京了。

這日下了早朝,姜玉竹與太仆寺的幾位官員走出丹鳳門,忽而聞得有人喚她。

“瑤君兄!”

回眸看見一身緋色官袍的玉面郎君,姜玉竹微微一笑:“時晏兄,許久不見,你的氣色看起來不錯,蕭伯父的身體可有好些?”

蕭時晏望著“少年”眉眼彎彎的笑臉,忽而覺得她此時的笑容多了幾分快活自在。

曾經那個雲髻峨峨,楚楚衣衫的少女,美則美矣,可秀美的眉宇間總是攏著淡淡的清愁,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撫平她眉心的淺淵。

他甚至覺得,如此也好,起碼他又能在朝堂上見到她,哪怕只是遠遠一眼,淺淺一言,心中亦感到甘之如飴。

“父親康復得很好,太子從民間尋到的慕容神醫醫術精湛,再過上一年半載,父親說不定還能重返內閣。”

“那真是太好了!”

姜玉竹發自內心為對方感到開心,不過她亦有些驚訝,想不到醫治好蕭老爺病的慕容神醫竟然是太子派人尋到的。

見周圍的官員都已經走遠,她擔憂地看向蕭時晏,壓低了聲音道:

“金烏之行後,你與大皇子相行漸遠。大皇子這個人看似敬賢愛士,實則心量狹小,睚眥必報,他現在和太子爭得厲害,暫且顧不上給你穿小鞋。不過日後在朝中,你還是要多多當心啊!”

蕭時晏心中一暖,低眉淺笑:“好,我會當心大皇子。”

二人並肩而行,話題漸漸聊到當下朝中的局勢。

“瑤君,你可知靖西侯這一次歸京,從隴西馬場帶來兩千匹大宛馬。皇上親自賞閱這批貢馬後,同靖西侯在晏安宮相談了一個時辰。”

聽過蕭時晏的提醒,姜玉竹緩緩蹙起黛眉。

“此事有些反常,往年隴西馬場向宮裏進貢五百匹大宛馬都困難,今年為何驟然增加了這麽多?莫非....”

靖西侯聲稱隴西馬場已然能夠培育出優異的大宛馬,用不了幾年,大燕就能不再依賴邊境馬市。

可是培育大宛馬的開支不小,故而朝廷每年要撥給隴西馬場數巨額銀款。

可太子派伺察前往隴西馬場暗中調查,發現當地馬場根本沒有培育出大宛馬,馬場裏的大宛馬,都是靖西侯私下裏用石炭和金銀向匈奴人低價購來,如此以來,靖西侯就可以把朝廷撥來養馬銀款中飽私囊。